本版导读
“三下乡”引来的“三笑”
——七一0三厂扶贫工作小记
按说,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各级政府和文化团体、卫生战线的事,可航天总公司7103厂,近两年也弹响了“三下乡”的旋律。
山阳县申家垤乡牛家坪村是7103厂的扶贫点。7103厂扶贫既关切村上的近期急需,更致力于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长期目标的实现。从“三下乡”的角度上看,7103厂真心实意地办了以下实事、好事:在文化生活方面,厂里支出1.5万元在扶贫点建起了一座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使在深山沟里居住的村民们大饱眼福,同时还获得了不少经济、政治、文化信息。为了提高收视质量和效果,该厂又于去年底派人去浙江等地调研并购买了比较先进的时控器和优质天线安装在电视差转机上,那清晰的电视节目,让乡亲们乐得合不拢嘴。
在科技教育方面,7103厂仅在去年就委派27人次去200余公里之外的扶贫点并驻点24天,介绍山外致富信息,讲解有关科学知识,传授一些机械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技能,并为各村民组证订了整年度的《农民文摘》、《农村工作通讯》等报刊;与此同时,厂里还按照“扶贫先扶教”的思路从娃娃抓起,多次派人派车为村办小学赠送、更换了几个教室的课桌,购置了1万册小学生读本,并为“夏不挡雨、冬不御寒”的门窗选购并亲手安装了明亮的玻璃,小同学们为此绽开了天真可爱的笑脸。
在卫生方面,7103厂从长期困扰人们的
水源人手,捐赠了一批优质钢管并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挖沟、铺设水管3500多米,使居住分散、用水困难的3个村民组和中小学校的800余人喝上了卫生、方便的自来水。祖祖辈辈吃河水、接雨水、远道担水的山民,望着通往各家各户哗哗流淌的自来水时,一张张朴实的脸膛乐得象开了花。
以上“三笑”不正是对7103厂“三下乡”实践的生动评语吗?难怪省级扶贫先进单位的奖状,已挂在该厂办公室的墙壁上。
(本报通讯员吴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