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来自黄陵煤田的水患警报
本报记者 杨明洲 本报通讯员 梅方义 王成祥
黄陵一号煤矿告急!黄陵煤田水患继续漫延!本报的连续报道,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3月24日夜10时,省煤炭管理局派有关专家赶到矿区,协助组织救灾。中煤建设集团总公司很快打来电话,询问抗灾进展情况。附近的兄弟煤矿,急如星火般地派出人员支援抢险。为了进一步报道这一新闻热点,并了解水患发生的缘由,本报记者前往黄陵进行跟踪采访。
大水,堵不胜堵
据有关方面介绍,这次煤矿地下水灾发生前,黄陵店头沮河沿岸已有25家个体小煤窑遭水淹而“集体关闭”,省煤建司下属的苍村煤矿一号斜井平峒已于去年9月被淹,停产半年之久,经济损失达500万元,至今无法恢复生产。现在,国家投资近15亿元的黄陵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又面临着灭顶之灾。
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是国家“八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西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矿井,设计年产能力为420万吨,一直属于低水量矿井,这次漏水前没有一次因地下水而影响到矿井建设和生产。从今年元月14日起,该矿主平峒出现少量涌水,矿上封堵涌水没有成功。到3月初,涌水增加到120立方米/小时。排水泵由1台增加到4台,一度水情得到控制。3月24日,涌水在巷道底板处冲开了一个大缺口,水量猛增到800立方米/小时,在数百米外都可听到涌水的轰鸣声。转瞬间,井下正在紧急排水的四台水泵及部分机电设施被大水淹没,生产系统彻底瘫痪。矿上采取应急措施赶砌防水墙,将大水拦截在三条平峒的千米范围内,保住了中央变电所和210综采工作面,灾情暂时得到控制。但是,该矿生产系统已全部瘫痪,直接经济损失3100万元。
在平峒井口抢险现场,记者看到电焊工和管道工正在突击焊接排水管道,矿工们正在抢运沙石。随着水泵的轰鸣,浑黄色的地下水通过8寸直径的铁管,源源排出峒外。一号煤矿经理王建利说,尽管三台大功率水泵日夜不停地排水,井下的积水还一直保持在两万立方左右,未见明显下降。现在,一号煤矿和洗煤厂已经停产多日,黄陵矿业公司断了创造经济效益的唯一财源,已决定全公司60%的职工放假三个月。
沮河,越流越小
与黄陵煤田地下大水成灾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横贯煤田所在地店头川而过的沮河水流量越来越小。
省煤管局有关领导和专家用大量的数据证明:造成煤田灭顶之灾的根本原因,是个体小煤窑违法在河床下开采,凿穿沮河河床漏水所致。距黄陵矿区一号煤矿8公里的沮河上游,河南村小煤窑附近发现一处塌陷,河南村二矿和长墙村也各有一处塌陷。据工程技术人员勘测,在这3000米区间的塌陷区沿岸,100米长、20至30公分宽的裂缝就有130条,塌陷面积达3万平方米。流经这三个塌陷区后,沮河水量损失为每小时3211立方米,一天水量损失就达7.7万立方米。有关专家估计,沮河通过裂缝流入地下的大水现在已达600万立方,在黄陵煤田形成一个可怕的地下大水库。
在采访中,记者从店头镇逆流而上,只见沿沮河的个体小煤窑星罗棋布,一个接一个。河南村的一位50岁的村民告诉记者,前年村头的水泥桥刚塌陷那阵,能看清楚河水经过桥下时,顺着河底的裂缝向下旋。五六个男女村民也围了过来,指着塌入水中的河坝和塌陷区关门的小商店、小舞厅对记者说:“都是小煤窑作的孽!要是政府早些治治乱挖滥采,就不会有这样的祸害。”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