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惊心动魄的三十个小时
——“四·六”油罐车汽油泄漏抢险记
4月6日,春光明媚,骄阳当空。中午约11时15分左右,西北五棉集团供应公司油库管理员席彦勇为一个电话忙碌了起来,运输公司调度李萍告诉他,运输公司购买的一车油刚刚送到,席彦勇当即打开油库大门,车号为陕A03870的油罐车载着8吨70#汽油缓缓倒人卸油地沟,当油罐车的尾部接近卸油台时,“停车!停车!”在一旁指挥倒车的席彦勇高声喊道。不料想,该车气刹失灵,直接撞向卸油台,只听“咣当”一声,两根输油管阀被坚硬的水泥卸油台撞断,两股汽油喷泉般涌射。只一会儿功夫,地沟便成了油海。
“不好!”席彦勇马上意识到眼前情景的严重性。大量的汽油泄漏在光天化日之下,稍遇明火,将会产生什么后果,他比别人更是心中有数。况且地下油库中还贮存着近20吨汽油。
席彦勇来不及多想,立刻拿起包皮布堵向输油管。由于罐内压力太大,堵得了主流,但仍有细流从指缝及旁边的缝隙不断喷射,霎那间,席彦勇浑身上下便被汽油浇了个湿透。
约11时40分左右,李萍到油库查看卸油情况,眼前的情景使她惊呆了:席彦勇正用包皮布堵着输油管阀,无数细小的汽油柱仍不停喷涌。她简单地询问了一下情况,便奋不顾身地投入抢险。
此刻,席彦勇眼睛被蛰得睁不开了,脸上红一块,白一块,汽油浸得他皮肤疼痒难耐。李萍替换下席彦勇继续堵输油管,倾刻间,她浑身也被汽油浇了个湿透。被替换下的席彦勇捂着双眼,奔出油库,高声喊道:“快来人,出事了!”
秒针滴滴嗒嗒地走向11时45分,下班的号声就要吹响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消防队值班室响了起来。
火警就是命令!消防队员迅速出击,内保科、防火办的同志也闻警而动。仅用一分钟时间,大家便赶到了现场。
油库内,弥漫着浓重而呛人的汽油味,在阳光的照射下,挥发出来的汽浪火焰似地冲向天空。
油库门口,席彦勇对前来救援的人喊道:“穿带钉鞋的不要进库,穿化纤衣服的不要进库,带BP机的请关机。”席彦勇喊这些话,是为了提醒人们这些物品容易引发明火而导致重大惨剧的发生。又有谁知道,此刻的席彦勇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他用一块湿毛巾垫在裆部,以隔开裤子与皮肤的磨擦接触。
油库内外,抢险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展开了。消防队、防火办、内保科的同志们及供应公司领导现场紧急磋商,制定出了紧急措施:清理油库现场闲杂人员;用油桶接住油罐车尾部的另一个漏油口;由供应公司组织人员拉沙子,倒入卸油沟内,稀释汽油。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午1时15分左右,油罐车内剩余的约3吨汽油安全地输入地下油库。为防止意外,大家又齐心协力将油罐车推出油库,抢险工作首战告捷。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逝去,汽油在一点一滴地挥发,危机在一步一步地解除,直到4月7日下午5时左右,各项检测表明,危机已告结束。
4月12日,笔者慕名采访了席彦勇和李萍,这时离事发已有一周了。在李萍的双臂上,汽油腐蚀的痕迹依旧清晰可见,创伤尚未康复,席彦勇的下身仍隐隐作痛。当记者问及他们当时的想法时,席彦勇是这样说的:“我是油库的管理员,保护油库安全是我的职责。”而李萍的回答更为朴实:“我要是不上去救,万一真的出了事,我以后在厂里还怎么做人?当时我也顾不上去想其他事。” (褚鹏巍 孙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