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救救孩子
朱碧波
坐在漆黑的影院里,看着《一个都不能少》中的13岁女教师魏敏芝对着电视镜头,急切地喊道:“张慧科,你跑哪儿去了?我都找了你3天了,你快把我急死了!”此刻,我抑制良久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滴在我的眼镜上,然后顺着面颊淌进嘴里,苦涩瞬间淹没了我。
故事演到此时,这位贫困山区女教师的善良心愿才发生了转机。但我脑海里无法抹去的却是一幕幕片中镜头的回放:连绵无尽的大山,破败不堪的教室,数26根粉笔时高老师粗糙的大手,孩子们搬砖时忙碌的身影,魏敏芝混车被逐下后匆匆的步履,张慧科讨饭时饥渴的目光……,我的胸口愈来愈感到压抑,仿佛承受着一巨大铅块的挤压,心情就这么了无涯际地沉下去、沉下去。
瞬间,奔突的思绪冲垮了这沉重的负荷,心境豁然开朗,我的眼前闪现出另外一幅幅图画来:城市里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大厦,穿金挂银怀抱宠物坐在轿车里的“先富起来的人”,吃胎盘提手机出入宾馆又满嘴叫嚷烦的款爷富姐,名目繁多的会议餐桌上的甲鱼山珍,都市俱乐部里谈笑闲聊消磨时间的倩男靓女,歌厅里一掷千金又怒目圆睁呵斥服务小姐的玩主凶相……
我的心再次沉没于影院里迷漫的黑暗之中了。因为眼前的亮光上,正生活着一群挣扎在贫困中的孩子们。
他们还是孩子(魏敏芝也仅13岁)。与城市里的孩子一样,他们有明净如天空的童心,有天生的顽皮和恶作剧,更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然而,他们首先要直面的是一个残酷的现实:贫穷。他们无法享受城市孩子拥有的舒适与快乐,他们不得不过早地用稚嫩的双肩承担起生活带来的重压。贫穷,像一片遮蔽阳光的乌云,在这些孩子心里投下了相伴始终的阴影。然而,这一切都不是他们的错。
走出电影院,看着街头忙碌的人海车流,再抬头望一眼高悬的太阳,我耳际忽而飘过一个声响,仔细聆听,却是鲁迅先生80年前悲愤的呐喊,那声音穿越历史的隧道,撞击着我的耳膜——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