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5月07日
头版
01

关注国际劳务市场这块“大蛋糕”

文/王晓敏冯长喜

市场现状

面对我国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人们都在积极寻求减轻就业压力的良策。有关专家曾提出“扩大对外劳务输出”的新思路,曾引起了广泛关注。据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称,世界各国走出国境的流动劳务近年来猛增,全球约有1亿人在国外打工生活。不过,如果将容量2000万人的国际市场比作一个大蛋糕的话,那么我国现在所“吃”的份额是微不足道的。

我国劳动力进入国际劳务市场较晚。70年代,时逢中东大建设,各国劳动大军竞相进入海湾地区,当时的中国尚未开启劳务输出大门。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在近6亿劳动力中,除国内所需外,尚有1.2亿农村劳动力和3000多万城镇居民劳动力富余,而且当前又面临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用工制度改革,部分人员还要下岗分流,这些都促使我们应走出国门开辟劳动力的“第二战场”。

中国的劳务输出是在原先对外经济援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始于1979年,起初内容单一,以建筑承包为主。90年代后发展迅速,成千上万的厨师、服务员、缝纫工、电子装配工跨出国门,在异国他乡挥洒自己辛勤的汗水。目前在全世界五大洲130多个国家,都可见到中国人的身影。十多年来,通过劳办输出到境外打工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如像上海这样的城市,每年就有3万多人在欧美、东南亚、非洲、中东100多个国家打工,其外派劳务人数以每年近一倍的速度在递增。广东从1983年起向法属留尼旺岛输出第一个厨师起,到1999年年初已输出劳务10多万人次。

劳工输出在一些不发达的国家,已成为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依靠劳工输出既可缓解失业,又可赚外汇和带回先进技术。如拥有6000多万人口的菲律宾,每年在国外谋生者达200万人,每年汇回外汇60亿美元,相当于菲全年贸易出口总值的一半;印尼劳工每年汇回外汇约2亿美元。韩国在70—80年代是主要的劳工输出国,1983年在外劳工多达22.5万人,汇回外汇16亿美元,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在外劳工逐年减少,现已成为劳务输入的国家。

趋利避害

我国能在国际市场中“吃”到更多的蛋糕么?有关专家认为是可以的。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人员素质高、专业技术强,颇受外方青睐。而我国60年代和70年代曾无偿援外,在亚洲、非洲建设了一批工程,也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为今天的劳务输出奠定了基础。中国总人口占世界的22%,而跨国就业者还不到世界的1%,对此国内各类劳务公司看准这一发展时机纷纷行动起来。目前,国内已有430多家外经公司在从事外派劳务,这其中有的是专营,有的是兼营,中介收费五千万到上万元、几万元不等。由于竞争异常激烈,有的外经公司竟不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任意降低标准,竞相压价;有的利用劳务出国人员出国心切的心理,收取高额中介费后就不了了之;有的甚至以招收宾馆、饭店、卡拉OK服务员为名,招募色情服务人员。

中介多了,渠道多了,无序竞争使雇主乘机降低工资,外方中介借机抬高身价,收取高额保证金,最后受损的还是中国人自己。有的中介接不到“一手单”,只能靠做“二手单”或“三手单”过日子,而委托单每过一道,便被揩掉一层油,最后吃亏的还是劳务者。

而海外劳务中介的公害是诈骗犯罪,一些骗子内外勾结,利用一些人发财心切的弱点,许诺介绍出国打工,收取高额定金后便携款逃跑,这有时也连累到一些守法经营的海外劳务中介跟着蒙受“不白之冤”。

传统观念也制约着人们跨出国门,有些单位则以“人才不外流”、“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等理由阻挠本单位人员出国,这种目光短浅的行为,对扩展劳务输出市场也是不利的。

另外,经过种种努力出国打工后,一些劳务者还不得不忍受洋老板的残酷剥削。如在美国的塞班岛,现在有居民7万多,其中有美国国籍的约为2.7万人,其余约5万人是来自中国、菲律宾、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泰国的女工,这些女工中又有80%来自中国大陆,她们每小时仅挣2.15美元工资。如此低薪,按美国法律显然是一种侵犯人权的行为。原来美国为振兴塞班岛制造业,自1976年以来破例允许当地业主无须受美国最低工资每小时4.25美元的限制。而当地居民只喜欢在政府机构当差或从事轻松的旅游服务,这样,当地的建筑业和成衣业等“粗活”皆由东南亚投资商包办,并在塞班岛当局的鼓励下引进了大批廉价劳工。以后,当局于1984年颁布了最低工资每小时2.15美元的规定,只要资方给劳方的薪金不低于此下限,当局便无权过问。不少厂商看准了美联邦政府鞭长莫及,往往把工资压到2.15美元以下,塞班岛当局为了不得罪投资者,也听之任之,这就助长了一些厂商欺压劳工的气焰。

再多“吃”些

目前,据国际市场行情,一般的服务工、酒店服务员月收入在300—400美元,含一些技术的工种,月收入400—600美元,收入最高的是技术劳务,如计算机软硬件工程师,月薪可达人民币万元。因境外劳务合同一签就是2—3年,所以外务人员回国后都会带回一笔可观的收入。这也体现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必然从价格低的地区流向价格高的地区。

今天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改革开放给国人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出国机会,政府的一些部门也鼓励发展境外劳务。如江苏省人民政府就规定了职工在国外就业期间,可以由职介机构托管档案,代缴养老保险。基层市县的政策更灵活,像江苏省大丰市人民政府就曾发文:出国人员合同期满后可回原单位工作,原单位不得拒绝。

在出国劳务人员中,有许多人能力结构单一,也堵了不少人在国外求发展的路,这就涉及到教育和培训问题。在这一点上,劳务输出大国菲律宾的做法对我国也许不无启示。被香港人称为“宾妹”的菲律宾女佣,不仅接受了完整的义务制教育,而且需要在专门的家政班(相当于我国的大专班)培训2年,她们懂烹饪、会插花,可以护理老人,还会教小孩说英语,成了主人家放心的好管家,难怪菲佣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市场,仅香港就有10万菲佣,她们的月收入通常在3000港币左右,主人还要包她们吃住。可见,我国应根据国际劳务市场的要求,培训千千万万能闯荡国际劳务市场的合格劳动者。

总之,只要社会各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我国是能够“吃”到国际劳务市场这块“大蛋糕”中更多的份额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