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工厂“挺进”校园气锤盐酸肆虐
杨凌小学师生饱尝十年污染苦不堪言
本报讯 杨凌小学是一所环境优雅、整洁美观的区属重点学校,老师本应安心教书,学生本应勤奋学习,但十年来,师生们却始终难绽容颜,因为毗邻甚至租占学校操场一角的区合金材料厂的汽锤锻压声和飘墙而过的盐酸味让他们苦不堪言。
自从合金厂重达1000多公斤的汽锤“挺进”校园后,教师们上课便只能大声讲,有时竟不得不喊着讲,以便和汽锤沉闷的撞击声相“抗衡”,时间一长,不但有的教师得了咽喉炎,而且师生整日头晕目眩,身心疲惫。时不时从校园东墙外酸洗车间飘扬而过的盐酸味,呛得师生咳嗽不止,眼泪鼻涕横流。晚上,与锻压车间仅一墙之隔的教师宿舍内,教师备课不能,欲睡难眠,因为汽锤
要响到八、九点钟,甚至通霄达旦,酸洗车间的倒料声刺耳尖利,教师常常从梦中惊醒。时常,汽
锤的撞击声与学校地面及地面上的建筑物一起振动,在与汽锤最近的教师宿舍侧墙上,
已裂开数条长达几公分的口子,
区地震局已将这些房屋定为四级危房。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纷纷向各级有关部门反映,要求还学校一个宁静的教学环境,就
连每年教师节期间召开的座谈会上,杨凌小学被污染问题都一直是保留话题,但漫漫十年过去了,问题纹丝不动,污染依然如故。除了学校,十几米外的杨凌区医院也深受污染之苦,有的病人干脆转院而去,一时间病人锐减,附近居民对合金厂的污染也议论纷纷,颇为不满。
原杨凌小学校长穆鑫接受采访时说,约四五年前,区委有关领导出面,以扶持国有企业为名,让学校出租部分地皮给合金厂,他只能照办。随后,由学校出面联系,厂方将自己远离学校的部分地皮以每亩地8000元卖给学校教师,共有十余户教师(包括穆鑫)在此地建房居住。而杨陵区合金材料厂是五十年代创办的“社办企业”,原为砖厂,1990年正式转产。在厂区记者看到,这里一片凋敝景象,接待的邵副厂长说,厂里的汽锤声经环保部门鉴定,符合国家噪声标准,当让其出示有关证明材料时,他以厂长和办公室主任不在、他来厂时间不长为由推脱。
让杨凌小学师生感到欣慰的是,今年10月,学校将迁往新址,目前围墙已打好,校舍建设正在招标之中。如果说杨凌小学师生终将逃脱苦海的话,那么,杨凌区医院和合金厂附近的居民又将迁往何处?这么一个位于市中心又污染严重的国有小企业的汽锤还要响到何时?
本报记者 朱碧波 实习记者 赵阳
编后
环保是基本国策,教育是百年大计,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而在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的市中心,一座小学竟被企业污染长达十年之久,闻之不能不让人震惊。有太多的教训,让我们吃尽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苦头,对杨陵区合金材料厂这样污染严重又位于市区的国有小企业,是刻不容缓地整顿治理,还是另谋他途,有关部门当深思。希望合金厂汽锤发出的撞击声能化作一声声警钟,惊醒仍沉醉在眼前利益中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