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5月18日
头版
01

扩大“基金”规模 善待优秀人才 加速成果转化

农科城为“金凤展翅”鼓实劲

本报讯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招商引资服务功能的同时,近年来特别注意加大对科学研究、联合攻关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为农科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研单位留住和吸引拔尖科技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近年来,科研经费不足成为科研院所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为此,示范区管委会在建设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从去年起每年拿出200万元作为“科研专项资助经费”,用于应用前景好、接近产业化水平的项目资助。示范区还从去年起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扩大“杨凌农业科技开发基金”规模,直至基金达到2000万元。杨凌各科教单位也根据自身的财力情况,建立了人才基金、中青年科研基金、成果转化基金等。据示范区管委会科教局有关人员介绍,经多方配合共同努力,杨凌地区科研院校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40%,远远高出全省的平均水平。为了帮助科教单位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科技人才,示范区还推出新的优惠政策:除在住房等方面给予补贴性支持外,从今年起,示范区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设立示范区“创新人才专项基金”,用于在重大科技成果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中有突出贡献人员的奖励。对1999年以后确属优秀和急需的留学归国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经科教单位申请,示范区管委会批准,每人每月给予3000元人民币的生活津贴。

为了留住人才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杨凌示范区还狠抓了“安居工程”和“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在安居工程工地,记者看到一座座住宅楼拔地而起,承建工程的省建总公司各工程公司正在紧张施工。据介绍,首期19栋楼和二期17栋楼总建筑面积为13万平方米,投入资金4500多万元,将分别在今年8月和10月份竣工。“示范区创业服务中心”旨在孵化科技企业,去年已有10余家小型科技企业进驻,今年将增加到四五十家。这些企业多数为持有成果的科技人员自行投资或与他人合作创办。据了解,杨凌示范区下一步还将修建创业大厦,为科技成果转化搭起更大更好的舞台。本报记者杨明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