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5月21日
头版
01

追求创新无止境

文/周鹏

吴应明与隧道桥梁有着不解之缘。从铁二十局三处一名技术人员到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15年里,负责修建了十余座长大桥隧,在质量、进度、工艺上均创出了新记录,获铁道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等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奖17项。他本人也先后获总公司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称号及铁路大会战尖兵奖章。

隧道桥梁素来是铁路建设的重头戏,投资大、难度大,犹如扁担,一头挑着效益,一头挑着风险。吴应明挑着这副重担,15年能干出如此成绩真不易。

1984年7月,吴应明从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参加大秦铁路建设不久,二号隧道突然发生高达78米的通顶大塌方。初出茅庐的他大胆采用新法,成功地穿过塌方地段,而且他率领的衬砌小组被铁道部评为“优秀小组”。

初战告捷,吴应明胆子大了,胃口也大了。他认为尽管隧道施工在许多领域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只要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有创新意识,就没有打不通的隧道。他说:“从那时起,我就将目标选定在不断创新上。”1992年4月,他担任处南昆铁路总工程师。针对隧道瓦斯含量高、压力大,会对铁路运营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的实际,他查阅大量资料,反复构思论证,提出利用辅助坑道排放瓦斯和复合式衬砌相结合的施工方案,收到良好效果。该技术被总公司评出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结合施工撰写的论文被录入《中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全书》,并在铁道部基建科技信息网召开的交流会上推广交流。同时,他参与的“南昆线高瓦斯长隧运营防灾技术”,今年1月通过铁道部鉴定。该项技术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吴应明创新的追求没有局限在隧道上,他在桥梁上也取得大的收获。在南昆铁路天生桥二号大桥和三峡库区甘井口大桥施工中,他采用的新技术,均获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局特等奖。今年吴应明又在从事“长大瓦斯隧道独头掘进施工通风技术”的攻关,志在填补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空白。

人的一生能取得一两项突出成果已属不易,吴应明几乎一年就有一两项重大成果,但他仍不满足,不仅坚持自学,还先后参加了西南交大等院校的培训学习。他说:“知识是创新的源泉,学无止境,创新无止境。”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