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集邮亦成家
文/周维
说集邮是门学问,不少学问界人士会三摇其头,不以为然,认为积攒邮票,和担笼逗鸟、方城搓麻、斗咬蛐蛐儿一样,纯属个人爱好,殊不知,这是传统的思维定势对集邮的偏见。
诚然,当一百五十多年前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在英国诞生。随之一位有心的小姑娘成为第一个集邮者时,这种萌芽初始状态谈不上什么学问,只不过是夹在书本中,贴在墙壁上赏心悦目而已。但,一百五十多年后,却是今非昔比,集邮除了其收藏活动的天然属性外,还包容了诸多的科学知识领域,诸如史类:邮政史、邮票史、集驿史、集邮史等;学类:集邮学、集邮美学、集邮心理学、集邮经济学、邮品市场学等。还有对邮票的传统性、专题性研究以及对各类别邮集的组编、创作规律的探索,特别是专题集邮的发展,使集邮和百科知识结缘,自然,集邮也便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说集邮博大精深,是针对其知识的涵盖面、辐射面而言的,小小方寸几乎涉足人类文明的各个领域,在这浩大的并日趋更加浩大的“面”上,任何一位有成就的集邮家也不会是无邮不通,无邮不晓的通才和全才。长寿的集邮家、邮学家们到了耄耋之年还得潜心学习,更新概念,增长邮识呢,这说明集邮理论学和应用学的发展有如日新月异,不断更新换代的计算机技术一样,是一个不可穷尽的学问天地。
是学问,当然就要出学者,出学问家。君不见近几年在高级别邮展的文献类展品中那一部部学贯中西、摘金揽银的集邮著作,无不标志着集邮学问之大,展示着“集邮亦成家”的客观事实。
集邮成家,这个“家”是专家的缩写。专家一个庞大的概念,诸如作家、史学家、经济学家、画家、数学家、化学家、理论物理学家等等。而集邮家、邮学家也应不甘落后,勇敢地闯入专家的殿堂,为人类知识、文明的宝库增添一份异彩。与此同时,集邮著作也可以进入大学的课本,这才是在科学面前对集邮这门学问采取的科学态度。
集邮成专家,成教授,这不仅是为集邮正名,更是对集邮学这门学问以及它在精神文明建设的独特作用的肯定和重视。传统的惯性思维定势固然可怕,但决不是坚不可摧的,邮界中有识之士,应以集邮的丰硕研究成果逐渐扭转人们对集邮的传统偏见,让更多的集邮者成为真正有学问,有职称,有荣誉,有学术地位的集邮家,邮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