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又至,去年洪灾的代价不能白付,“学费”不能白交,教训不能忘记。
汛期当前话教训
文/冬青
时下,汛期又至。笔者不禁又想起去年那场百年一遇,令人触目惊心的特大洪灾。
那场洪灾祸及长江、松花江两大流域几省数十县(市)近亿人民。洪水冲走人们的财产、冲毁人们的家园、冲走人们的希望。好在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经过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灾区广大干部群众两个多月的团结奋战、顽强拼搏,赢得了抗洪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然而,为了取得这一胜利,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教训也是相当深刻的:一是人为破坏生态环境必然禁止。滥伐林木、填涂开发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造成水土流失,河道缩小,水道淤积,大大削弱了泄洪的能力;二是水利建设必须加强。投资水利设施建设,其效益虽然没有投资其他经济项目来得快,但其能减少自然灾害对人们造成的损失。因此,必须摆正发展经济和水利建设的关系,不能急功近利,不考虑长远利益;三是“豆腐渣工程”必须杜绝。实践证明,“豆腐渣工程”祸国殃民,是经受不起洪水考验的,九江防洪大堤是也。因此,必须把水利工程建设得固若金汤,来不得半点虚假。
灾后至今,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地方已经开始禁伐沿江防护林,有些地方把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投资列入财政预算,提上议事日程,有些地方按二十年标准,或五十年标准,甚至上百年标准建设了防洪大堤。然而,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人仍存在着麻痹心理,认为去年已经发生了特大洪水,今春又发生旱灾,按“贯例”今年是不会有大水的。在这种思想的指使下,有的地方水利冬修和防汛工作力度不够、投入减少,有的病险水利工程未能得到及时加固除险,有的水毁水利工程仅是临时性修复,属“带病运行”,有的新建工程进度缓慢、标准不高、质量把关不严。
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提醒那些地方的行政长官,去年洪灾的代价不能白付,“学费”不能白交,教训不能忘记,“吃堑”起码要“长智”嘛!要认清形势,从严要求,常备不懈,要有万无一失的决心,更要有万无一失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自然规律的惩罚,在洪灾面前做到有备无患,处变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