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者的人格魅力畅广元
丁祖诒先生情注落榜生,一腔热血、两袖清风、辛勤耕耘、艰苦探索,创办了“西安翻译培训学院”。他的事迹通过各种媒体,早已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他创造的教育管理模式及其实践效果,被称之为“西译现象”,也引起文化教育界的重视。今天我们又看了以他的办学事迹为题材的五集电视连续剧《荒原足迹》,再一次领略了他肝胆铸就的“西译魂”的风采,认识到他作为拓荒者的人格魅力。
人是可以当作文本来读的,特别是人在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一种自觉的生存志向,并为实现这一志向而展开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这个活动本身就是最能显示其个体存在价值的文本。人们读解这样的文本,就能更深刻地了解文本创造者的内在精神境界。丁祖诒先生创建“西译”的文本,给人启示最难忘的一点就是:一个人固然应该为自己活着,但更应该由于自己的生存而使他人获得力量和信心、使社会获得进步和发展。作为一位高校的普通教师,丁祖诒目睹高考落榜生的尴尬处境,别人未尝没有看到、没有体会,甚至未尝没有想到办学,但只有他能自觉地也构想出创建民办大学的具体设计,能置自己到手的安稳与幸福的生活于不顾、毅然决然地辞掉“铁饭碗”工作,敢担风险;甘愿辛苦,把心愿和理想付之实践,名副其实地一心一意为他人和社会着想;这就让人起敬。
谁都可以想见,创建一所民办大学,会给创建者带来多少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难以言说的精神压力,甚至心灵深处的某种隐痛。一部电视连续剧以此为题材,如果编导认真,肯定能拍出好戏,但可惜《荒原足迹》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全剧重在交待办学经过,既未能找准真正的戏剧冲突,因而无法把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相对的鲜明和感人,又由于“高潮”与既有戏剧冲突缺乏内在联系而显得无力,再加上外景、剪辑和道具使用等方面的不够精心,致使该剧的观赏性严重受到影响。
(畅广元:陕西师大中文系教授,文学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