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子:怀揣芭蕾上路
文·图/于天水
乍一见面,你一点也看不出宽子会是日本姑娘。但是和她交流起来,那不太流利的中国话会告诉你,宽子的确是个外国女孩。
1994年金秋季节,位于北京太平街3号的中央芭蕾舞团走进了一位水一般清纯的女孩,她就是石野宽子。她的到来,使中央芭蕾舞团结束了建团以来没有外国留学生的历史。
谈起自己的“芭蕾史”石野宽子兴奋地说:“从7岁开始练功,1992年8月,我第一次来中国旅游,期间还与中国中央芭蕾舞团七八个男演员合作演出呢!那时,我就萌发了到中国留学的念头。”于是,高中毕业后3个月,宽子带着18岁的梦想,毅然到中国求学来了。
石野宽子的爸爸在日本经营房地产公司,妈妈是典型的家庭妇女。爸爸妈妈非常支持女儿到中国修业,献身芭蕾。来北京后,宽子克服了语言等诸多困难,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至今,她已在《睡美人》、《天鹅湖》、《唐·吉诃德》、《海盗》等数10个剧目中,以柔韧有度、舒张自如、灵动轻捷的形体语言,塑造了各呈风采的芭蕾艺术形象,博得了圈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
刚来中国,宽子对日本侵华战争一无所知,以致在电视里见到日本兵与中国人打仗的镜头,她总是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呀?”陈建国就给她讲那场战争,并利用演出之机带她到“北京卢沟桥”、“南京玄武门”等地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的经过,侵略军令人发指的种种暴行,激起了宽子的满腔义愤。她说:“这简直不是人,是一群杀人不眨眼的魔鬼!”
提及日本侵华老兵东史郎因写了记录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东史郎日记》,遭到日本右翼势力的诋毁和责难的事,宽子说:“中国有关东史郎的报道我看过一些,他的处境很令人同情。这说明日本军国主义有复活的危险,这是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所不允许的。”
即将毕业的宽子仍坚持和以往一样到排练厅练功,她说:“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三天不练功老师知道,五天不练功,观众就知道了。”采访中记者获悉,为了把来之不易的中日友谊继续下去,宽子决定学成后回东京兴办一所私立“芭蕾艺校”,定期选送优等生到中国中央芭蕾舞团深造,为扩大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从摆满半间屋子的芭蕾书籍、录相带、形体图等资料可以看出宽子已为此做好了精心的准备。当记者问宽子此去何日再来中国时,宽子说:“中国我已去过许多地方,如西安、济南、杭州、桂林、哈尔滨等等,每到一地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中国不像别的国家,去一次就够了。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美水美人更美,我来了还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