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7月01日
社会新闻
02

儿子很争气,高考“一次命中”上大学后,回回考试又拿第一,我就是累死累活……

也要把娃供出来

提起在外省读大学的儿子,在某公司供职,如今窝工在家的刘师傅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他才四十出头,已是满脸皱纹。为供儿子读大学,他四处奔波,因好面子又不肯接受困难补助。

“我儿子很争气,第一年就考上了大学,可我喜在脸上,苦在心里。”为了筹足儿子的学费,他卖掉了珍藏几十年的一枚金戒指,找遍了所有能借到钱的亲戚。儿子走了,已窝工几年的刘师傅又托人四处寻找工作。儿子的每一封来信,刘师傅都整整齐齐地摆在床头。他的儿子在学校吃最便宜的饭,甚至舍不得吃一顿带肉的饭菜。“一次,临近放假,儿子的生活费花完了,要强的他不肯写信向家里要,竟饿昏过去。上了一年大学,至今还未回家,他怕花上百元的车费。课余还打小工,当家教。”刘师傅边整理衣服,边同记者聊天。

窝工在家的日子,刘师傅看到别人养猪致富,找人贷款建了个猪场,白天买饲料、搞防疫,晚上守在猪圈旁的窝棚里,眼看猪一天天长大,心里比喝了蜜还甜。谁知,还未等猪出栏,有关“口蹄病”的谣言四起,他赔得一塌糊涂。这时,有工头招募民工去安塞,待遇很低,刘师傅为解决经济上的困顿,捆扎行李,准备前行。“我儿子为考大学,吃尽了苦头,熬坏了双眼,如今的眼镜片比啤酒瓶还厚。他很孝顺,也很争气,回回考试拿第一。只不过我做老的要多受些罪,累死累活也要把娃供出来。”他说这些话时,他的老伴,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在旁直抹眼泪。

实习记者赵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