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7月29日
头版
01

车用天然瓶生产热的的冷思考

去年秋,一种低污染、低噪音的天然气汽车悄然驶进古城西安,成为“绿色汽车”中的靓丽一族。用天然气代替汽油、柴油做汽车燃料前景广阔,尾气检测结果表明,CO减少97%以上,碳氢化合物减少约72%。天然气汽车产业的发展,对节约能源和治理污染都具有重大意义,已倍受世人瞩目。目前,美国已安装压缩天然气瓶汽车4万辆,全世界已超过100万辆。

地处西安市的航天总公司所属的第四研究院和067基地,分别利用其在复合材料高压容器和特种泵阀方面的军工技术优势,已成功地开发了用于天然气汽车的关键部件——复合材料压缩天然气瓶和调节装置,并正在进行加气站的国产化工作。目前,安装有航天总公司生产的复合材料压缩天然气气瓶和转换系统的67辆天然气汽车已行驶在古城西安的大街小巷。国际天然气汽车协会主席莫伯斯到陕西考察时,曾对四院改装的天然气样本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改装非常成功。为加快气瓶生产进程,尽早使其产业化,四院于1997年4月成立了西安向阳气瓶有限公司,建成了年产5000只气瓶的生产线,并通过了国家技术监督局、航天总公司联合组成的气瓶制造资格审查,取得我国第一个DR4级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

业内权威人士称,气瓶生产项目,是两用燃料汽车庞大的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如果整个产业上不去,气瓶项目就难以发展。然而,国内10余家复合材料生产厂家竟相看好此天然气项目,纷纷着手上气瓶生产线,北京、四川、重庆、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竞相试制,有的甚至已筹措巨资引进加拿大生产线,国外商家更是虎视眈眈,觊觎庞大的中国市场。这种“一窝蜂”似的上新项目和耗巨资引进生产线,不禁使人联想到改革开放初期,各地竞相引进彩电、冰箱生产线所造成的悲剧,仅我省当时就引进了三四条彩电生产线,最终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无情嘲弄,被碰得头破血流。

日前,在西安向阳气瓶有限公司采访时,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对跟风上项目的忧患意识更为强烈。公司办公室主任金涛说,我们研制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始于1994年,利用航天四院在复合材料高压容器的军工技术优势,1998年通过部级鉴定,该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达到国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这项产品的开发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压力容器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其质量保证体系要求非常严格,倘若一哄而上,盲目生产,势必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重大损失和伤害。市场营销部经理鲁国英告诉记者,他是搞质量检验出身的,压缩气瓶的生产尚有许多关键技术问题需要研究和开发,要形成一个产业还尚待时日,决不能不讲科学搞短期行为。复合材料气瓶风险大,脾气更大,搞不好就会发生爆炸事故,国内某研究所因复合材料成型技术不过关,迟迟不敢越雷池半步。那种为追求局部利益赶风潮,盲目搞引进上项目,注定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汲取。质检办主任雒新友说,国际上对车用气瓶分为四类,除第一类金属气瓶外,其余三种是复合材料气瓶。其中非金属内衬整体缠绕纤维(简称NGV2——4型),正是目前国际上技术难度最高的,我们研制开发的就是这种类型的,直到现在全世界从事这类生产的厂家也不足6家。面对金属气瓶爆炸事件时有发生的今天,生产非金属内衬整体缠绕纤维气瓶的难度就可想而知。军品属远离人群一次性使用,而民用气瓶工作压力必须达到20MPa,反复使用次数必须超过7500次,连续使用年限必须超过10年。纤维气瓶比金属气瓶重量轻40%多,且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是天然气汽车产业配套发展的方向,因循序渐进,切忌盲目冒进。

我国现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累计达1.3万亿立方米,就陆地而言已基本形成重庆、陕甘宁和新疆3个新气区,天然气将成为21世纪的第二大能源。在开发、引进天然气瓶生产过程中,我们的生产经营者一定要遵循科学规律,多些冷思考,少些热冒进。在这里记者不妨引用业内权威人士的一句话:两用燃料汽车产业是“非常非常难的一件大好事”。让我们携起手来,把好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些吧! 本报记者桂子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