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中的长安县大浴灌区管理处
大峪灌区管理处是长安县水电局下属的事业单位。现有职工36人(其中退休职工8人)。下设引镇、大峪、许家沟、大兆4个管理站。主要任务一是负责大峪、东沟、许家沟三座水库的运行管理,包括工程观测、维修、调蓄水量、汛期防汛等;二是全面安排灌区8.2万亩设施面积的灌溉管理工作,包括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两个方面,管护5条干渠35.8公里,9条支渠52.5公里,确保灌溉期间引水畅通,组织田间工程配套,完成年冬春岁修任务;三是加强水电站运行管理,力争多发电,发好电;四是在保证农田灌溉的前提下,完成西安城河供水任务和灌区塘库充水;五是负责东水西调引洪干渠管护,不失时机地调水人东沟水库。
1998年3月,以田稳强为处长的新的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一年多来,他们在上级主管局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及十五大精神武装头脑,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带领全体职工锐意改革,齐心奋战,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首先,他们从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人手,增强职工凝聚力。新班子到任后,根据灌区的优势和弱点,以实际出发,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他们认为,建立一个坚强有力,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极为重要,也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关键。为此在班子中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原则和制度,形成在工作中各负其贵,齐心配合,及时沟通,重视协调的良好作风,做到了团结、合作、廉政、无纠纷。同时党支部抓党员带头作用,工会要求做文明职工,行政上做好各项工作,在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了各自的职能作用。
按照精神文明的标准,他们从解决职工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人手,努力提高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并且开展以提高职工素质为内容的创建活动,通过订报刊、自学、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答卷测试、讨论会、办板报等形式,并安排职工参加业务技术岗位培训,使职工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他们从完善设备人手,建全生产运行体系。灌区的设备都是几十年前的老设备,多数带病运转,不能正常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他们对4台发电机组都进行了大修。为赶在雨季来临前投入运行,职工们不怕脏累,不怕吃苦,加班加点。跑西安,赴西宁,聘请专家,攻克难题,克服各种困难,完善了设备,保证了发电工作正常运行。同时他们克服限电困难,千方百计力求多送电,保证了灌区经济的正常运转。
针对城河供水渠道年久失修,已千疮百孔,沿途损耗加大,影响了供水效益且增大了职工劳动强度的问题,他们不等不靠,制订了修复计划,动员职工投入维修。领导班子现场办公,具体问题就地拍板解决,工程技术人员坚守一线,职工全力参战,对渠道进行清淤、拔草、修补、封堵、除障。顶烈日,踏泥泞,对全渠做了妥善维修处理,保证了城河供水顺利通畅。同时他们还注意协调好农灌和鱼塘供水的各方关系,尽量满足各自所需,完善供水收费制度,做到日清月结,使农灌和鱼塘供水形成规范化管理,收到了服务增效的效果。
再次,他们通过建章立制,建立了一套规范化管理体制。为了发挥每个职工的特长,人尽其才,他们对过去已不适应灌区发展的机构作了调整,并建立完善了机关办公室和各站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学习、财务、安全、考勤、门卫、卫生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包涵了业务活动、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用制度来加强规范管理,变人为管理为制度管理。同时对管理人员定岗定责,定期检查考核,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整体工作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为现代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干部职工的齐心努力下,从去年3月至今年7月累计完成蓄水4000多万立方米,发电150多万度,城河供水300多万立方米,完成清淤18公里,修复险工段数处,完成溢洪道等工程,为安全度汛打下了坚实基础。累计创造产值70多万元,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