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爱情莫遗忘了——“三线企业”大龄青年
“三线企业”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时许多“三线企业”远离城市,深居大山或农村,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导致了“三线企业”的大龄青年择偶不易,其中不少人早已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连谈的对象都没有。
依笔者所在的工厂为例。现已到了而立之年的未婚青年就有二三十人,而本企业在职职工也不过1000多人,那么大龄青年的婚姻大事成了问题,其中的原因又何在呢?
一、工厂的自然条件形成的,“三线企业”大多被大山或乡村包围,本身就男女比例失调,加之与周围的工厂相距太远,平时互不来往,因此择偶的目标常被限制在本厂内部,若稍不留心就会与爱情失之交臂。
二、调动困难,致使许多青年不敢在外单位找。有些青年通过熟人亲戚在外单位也有中意的,但两地分居,调动无门的前景,使得许多姻缘搁浅。
三、婚姻观念的转变。“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许多“三线企业”的女孩都想走出山沟,进入城市,所以稍微条件好的女孩都托熟人亲戚在城里找对象,结婚后通过调动进入城市。
四、谈“农”色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据了解许多大龄男青年都出自农村,而许多女孩抱有成见,“谈农色变”一概拒人于千里外。不管男青年的本质、才能有多么优秀。
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直接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他们常常破罐破摔,抽烟、赌博、打架滋事,不修边幅,不求上进。这些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为他们创造一些条件。例如可以每年适当调整一下招聘或进入的男女比例,工会和团委可以和附近女青年多的单位搞些周末联谊舞会或交友活动。两地分居的予以调动照顾,只有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三线企业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才会好解决一些。
(李军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