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企业兴先堵漏
许多国有企业产品有市场,质量过得硬,却照样身陷困境,走不出泥沼,为什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技术创新、争雄市场、节支挖潜、勤奋撑熬所创出的效益,有相当一部分从购销环节的管理漏洞中流失了。
漏洞究竟有多大,企业界可以说是人人都有感觉,但人人都难得一下子说明白。举个例子,亚星集团推行购销比价管理之前,有一名采购员一年之内从24个单位采购同一规格油料,竟然是24种价格。另一名采购原料的业务员,竟从近百个供货方买回价格不一的焦炭和石灰。类似这类采购行为,究竟藏了多少“猫儿腻”?回过头瞧一瞧我们身边,这一类采购行为,这一类“猫儿腻”,绝对不会没有。广大职工辛辛苦苦创出的效益,不知道有多少填进了黑窟窿。
怎样才能有效地堵住漏洞?亚星集团创出了良方,那就是,管理创新和制度建设,简单地说,就是购销比价管理。今年4月,国家经贸委在山东潍坊市召开现场会,推广亚星经验,有人算了一笔帐,亚星集团实行购销比价管理,采购成本比国内同行业厂家平均低8个百分点左右。如果全国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一年降低采购成本2—3个百分点,即可增加效益约五百亿元,比1998年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全年的利润还多。
要堵漏,就应该认真学习并大力推广亚星经验,实行比价管理,把采购的各个环节都放到阳光下面,决策透明,信息公开,实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靠觉悟,更要靠制度,堵住漏洞。企业要脱困,要兴旺,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