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9月09日
社会新闻
02

陕汽两名职工深山扶贫情深

丹凤县寺坪镇位于秦岭深山区,由于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这里的人们有多半还挣扎在贫困线上。今年初,有两个人告别了繁华都市,翻山越岭来到这里,将自己的一片扶贫帮困情抛洒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他们就是陕西汽车总厂职工张建强、樊卫军。

丹凤县寺坪镇龙菇庙村距县城40多公里,山大沟深,交通、生活条件很差,和省城西安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他俩没有退缩。一过完春节,他们受总厂委托,下乡蹲点。一进村先主动找村干部沟通,了解村情。他们在村支书带领下逐组逐户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路子,落实生产项目。边家沟组有33口人散居于山梁上,水电路全不通,孩子入学,村民就医、出行皆很困难,他们俩人经过考察论证,主动找村干部研究和解决群众的搬迁问题,有些群众想不通,他们又一户户做思想工作。顶着烈日,往返数次,最终让群众意识到,只有搬迁才是走向富裕的唯一出路。随后,他们又往返于镇政府和土地局、林特办、扶贫办等部门协调有关问题,扶贫办优先拨给移民搬迁补助资金3万余元,其它部门一路绿灯,解决了群众后顾之忧。目前,搬迁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村民国庆前预计可搬进新居。

今年夏季旱象十分严重,为了抗旱保秋季玉米丰收,张建强和樊卫军逐户动员大家竭尽全力,灌溉保丰收。于是,龙菇庙村出现了全村男女老少齐出动,盆盆罐罐浇水忙的感人景象,200多亩玉米缓解了旱情。

教育历来是贫困山村想抓而抓不起的一件大事,他们俩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村办小学有一段40多米长的土路又窄又陡,数百名师生雨天行走极不安全,学校急,家长忧,可又无能为力。俩人回厂汇报了这一情况,通过厂团委集资1000余元,组织人力将这段土路改造成1.5米宽的水泥台阶路,学校、村委会感激之余,将路定名为“陕汽路”。本报记者赵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