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9月28日
头版
01

甲胄坑南又一坑出土别样秦陶俑

本报讯 秦陵甲胃陪葬坑的新近发现,已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而在甲胄坑南部40米处,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呈东西向长方形、两端分别有斜坡门道的陪葬坑中,有新类别秦俑。

今年五月,始皇陵考古队对该陪葬坑进行了试掘。发现其中分布有过洞三条,呈东西走向,坑内过洞和隔墙的建筑结构、方式与甲胄坑基本相同。(甲胄坑的报道,详见9月24本报)

5月20日,在陪葬坑中部过洞内出土了一件重达212公斤的铜鼎,铜鼎子口内敛,附耳鼓腹,下有三个蹄状足,腹部均匀排列有两列变形夔纹,足部铸有兽面纹。铜鼎通体高60厘米,两耳间宽94厘米,内口径65.5厘米,气势磅礴恢宏,造型精美厚重,纹饰构图饱满,线条流畅纤细,是目前发现体量最大的秦代铜鼎,当为秦之宗庙重器,堪称“秦陵第一鼎”。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北部过洞仅9平方米的试掘范围内,出土了十余件雕塑精致、风格独特的秦代陶俑。这些陶俑皆赤裸上身和下肢,仅在腰部着有短裙。已出土的这些陶俑各有特点,或高大健硕,或纤细瘦小,形体大小各不相同,动作造型也迥然有异。如三号陶俑两足呈“丁”字形站立,扭胯鼓腹,右手上举,左手置于左腹部;五号陶俑身体直立,两手平握一管状物,形体高大,推测其复原高度当在2米左右。这些陶俑的外表还饰有白色、红色彩绘,裙上并有菱形纹、星状纹等彩绘图案。

这批陶俑与已发掘的秦兵马俑的风格和特点截然不同,它的首次面世,为我们揭示了秦代陶俑新类别。

从现已发掘的迹象推测,该陪葬坑曾遭到过严重的人为破坏和扰动,故而陶俑的残损情况较为严重,俑头多已残破难辨。由于试掘的面积十分有限,对这座陪葬坑及出土的陶俑性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认识。

根据已出土的这几件陶俑的形体、手势、动态分析,秦俑博物馆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张文立认为,它属于百戏俑。 本报记者杨乾坤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