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9月29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第一个国庆节 祖国万岁 礼炮史话 图片新闻 孕育祖国的十月(外二章) 广告 勤于耕耘创佳绩    乐于奉献振雄风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祖国万岁

文/杨传兴

有的往事,镂刻在心上,虽历尽风霜,终生仍难以忘却。

时间记不清了,大约是在六十年代初吧,我刚离开校门走向工作单位的时候。

那时,在书店、在单位,我见到过上海著名画家哈琼文出版的一幅水彩画,题目是“祖国万岁”,画面是一位标致漂亮的年轻母亲,肩上举坐着一个两三岁的女孩,面带真挚微笑的母亲一只手衬着女孩的一侧,另一只手反过肩自然地托举着女孩苗条身躯,脚穿小布鞋的女孩显得天真、活泼,母女俩怀着欢愉的心情,半侧面地望着高耸的华表,身旁的四周是鲜艳的花海,飘逸的彩带,翔飞的和平鸽,这特定的环境使人想到首都天安门。整个画面,色调优美、气氛浓烈,喧染烘托出了祖国繁荣富强,蒸蒸日上,人们安康,心向北京,心贴祖国的强烈愿望和充满革命自豪、乐观主义的精神风貌。正因为如此,几十年来,我都把这幅画珍藏在心田。自然而然,人们忆起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全国人民敬爱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历史性地站在宏伟的天安门城楼上,挥动巨人般有力的手臂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声音震撼环宇、震撼世界。“祖国万岁”代表了人民的心声,体现了全国军民对党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忠诚。

后来,有一年,我带着组织的信任关怀,来到了江西庐山,作一名疗养员,在山上疗养了一个多星期,在庐山,我们曾在庐山大厦留过影,游览过如琴湖、东林寺,爬过好汉坡,参观过植物园,观仰过五老峰、含鄱口,在那丹桂飘香的秋天,红红的枫叶,衬托着庐山沿坡而盖的幢幢红顶铁皮屋,显得格外美丽。在龙首崖、在含鄱口,我曾碰到过一批批黑头发、黄皮肤,和我们穿着并非两样的旅美的、新加坡的华侨,港、澳同胞,他们有的胸佩像机,咔嚓咔嚓摄下祖国山川的美景。那天,云雾缭绕,风卷松林,远山近水如雾中的花,委实让人看不够,也爱不够。其中有四五位华侨青年男女,在含鄱口,面对浩瀚的鄱湖帆影,摊开一方方洁白如雪的绢布,用彩笔在画国画。画面倾注了他们对祖国的满腔热情。我走到他们身边,定睛地望着画,对他们说:“街上有的是精美的庐山画册,何不卸却画的功夫和疲惫,去买上它几本呢?”画者并未停下手中的笔,而是笑着回答:“我们有机会回到祖国怀抱,回到母亲身边,用画来抒发我们的感受,恐怕这是用港币和美金换不来的吧!”哦,“祖国”“母亲”“万岁”,这响亮的词,在华侨心中有多重,此时此刻,谁又能秤得出来呢?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当人们自豪地唱起歌颂祖国的这首歌,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长江、想起黄河,想起绵延盘桓的万里长城。洗尽百年沧桑的香港,顺利地回归祖国;醒来的澳门,正扑向母亲的胸襟,圆了回归的梦。穿过历史尘烟的隧道,书写业绩的风范辉煌,伟大的祖国正迎来新世纪更加簇新的光辉历程,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下,祖国越发显得年轻!

呵,祖国,母亲,在您生日的日子,让普天下的炎黄子孙都举起金杯来,祝福一句:“祖国万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