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9月30日
头版
01

陕西文物甲天下

本报记者 杨乾坤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陕西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丰厚的文物资源,使世人对陕西刮目相看,遍布全省的人文景观,更使陕西名扬四海。解放后,陕西充分发挥了这一独特优势,走保护、开发、利用的路子,发展文博事业,兴办旅游产业,逐渐使陕西由文物大省变成旅游大省。在共和国五十华诞之际,记者专程采访了省文物局学术委员会主任、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石兴邦。随着石先生的指点,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文物甲天下的壮丽图景。

一、原始时期:文物源源,有“石”补“天”

在人类原始时期的漫长岁月中,陕西是人类文化史发展资料较为丰富完整的地区,五十年的考古发现又是硕果累。近年来在商洛发现的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文化;1963年至1964年在蓝田发现的蓝田猿人(距今65—110万年);1978年发现的大荔人(距今20万年)及其遗物181件,为研究我国的旧石器文化填补了重要空白。到了新人时代,又发现了黄龙人、金鼎人,发现了距今2—5万年的禹门口文化。

从100多万年到2万年间,即从原始人群时代到原始公社时代,陕西一直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地方,全国其他地方还未有如此完整的考古发现。陕西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断面,一直延续下来,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都很多。在这里应当特别提到蓝田猿人。蓝田猿人的发现,填补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研究人类进化提供了实物证据,更加证明了中华民族就是生息繁衍在中国大地上的古老民族,是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

从两万年到一万二千年,氏族社会和农业、畜牧业出现,一直到八九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陕西出土文物亦很丰富,发现较多的是仰韶文化(距今八九千年至六七千年),那时已知种谷子、糜子等农作物,村落也已出现,现已发现居落2100多个。著名的有西安半坡遗址(遗存面积5万平方米),临潼姜寨遗址,以及白家遗址(临潼),北首岭遗址(宝鸡)和元君庙遗址(华阴),半坡遗址已于1958年建成半坡博物馆,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成为西安旅游一景。所解决的学术问题是:明瞭了母系氏族社会的观念形态,生产活动,宗教信仰,艺术和生活状况。

距今六千至四千年的龙山文化时期,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人文初祖黄帝和尧、舜也生活在此时)。是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是早期的国家阶段。五十年来在陕西发现该时期遗存2200多处。较密集较有名的客省庄(长安),赵家来(武功)和康家(临潼)遗址,前后延长一千余年,这时已到父系氏族社会,出现了家内取隶、人殉,财富多寡有了区分,是酋邦首领称王称霸,这就是国家的前身,后经强有力的酋邦统一,即形成国家。

在这里,还要说一下黄帝陵。“黄帝崩,葬桥山”。黄帝系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对于中华民族,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黄帝陵系中华第一陵,解放后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祭祀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已延续两千余年,解放后,祭祀规格越来越高,最近几年清明公祭,已由陕西省公祭,提高到国家级公祭。黄帝陵现在又在进行大规模改建,其中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使黄帝陵更显雄伟、肃穆、庄严。

(下转二版)

乾陵远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