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乾县十万大军闯市场
严家民李筱
陕西省商贸大县乾县依托三眼桥大市场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出现了10万大军闯市场的喜人局面。据统计,年购销额高达25亿元,年创利税近亿元,成为该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乾县县委、县政府把加快发展非国有经济当作富县富民的大事来抓,竭力为个体私营经济大开绿灯、铺路架桥。为了使更多的群众参与流通、进入市场,多年来县上先后投资1亿多元,兴建纺织品、服装、建材等十大专业市场,形成了橡胶、硅铁、电石、碳黑、轻钙等十大跨地区、跨行业、多形式、集团化、外向型经营。纺织品是该县流通市场的主导产业。80年代初农民吴长义和牛振国等“八大生员”下江南贩布匹,经济效益可观。前些年办起了纺织、印染等企业。并根据市场需求,加工印染各类花色品种,吸引更多的客商到此购货。目前,全县已有纺织企业30多家,从事纺织品经营户近千户,从业人员3000余人。长期“围着锅台转”的农妇崔玉兰,第一个走出家门从事服装加工业。在她的带动下,全县服装加工遍及20多个乡镇1.5万户,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出现了21个专业村,有300多个服装大户。商品远销省内及新疆、四川等地,形成了“龙头摆在市场、龙尾连着千家万户、产供销一条龙”的新格局,年产服装1800多万件,户均收入2万余元。
姜村乡原是一个贫困的农业乡。70年代初,田西村原支书孙凤祥办起第一家村办橡胶加工厂,不少农民纷纷仿效,在家里办起橡胶制品小作坊。为了解决生产规模小、市场抗争力差的问题,该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组建橡胶集团公司,在20个省市建立近百个销售网点,不少个体户也自发组织起“产、供、销”联合体。目前,全乡橡胶业户150多个,从业3000多人,产品1200多种。产品不但畅销12省市区,而且出口到整个欧洲各国,年产值5000万元,创利税上百万元,成为西北地区橡胶生产的一颗新星。同时,该县4万巾帼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大显身手,在从事化纤、服装加工贩运的同时,近年有10多名农妇赴俄罗斯、新加坡做起服装、纺织品、工艺品等跨国生意。
“10万大军闯市场”,不仅使该县众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同时也带动了旅游、运输、饮食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l展。目前,该县已涌现出千万元大户5户、百万元大户200多户、个体联合户近万个、联合体100多个。个体业户捐资助学、扶贫帮困、兴办水利等出资高达2000多万元,成为该县经济建设中的一支劲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