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守山神
在陕西西部最高的关山顶上,在海拔2300多米的大山之巅,有这样一位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地与山林为伴,与山顶上那高高的嘹望塔为伴。
老人叫王新月,是陇县关山林区的一名临时工、优秀共产党员、省级模范护林员。
1971年,王新月走进这片山林时,还是一位三十来岁的壮小伙。如今,29年过去了,无情的岁月留给他的是一张干枯清瘦、黝黑的脸和脸上那刀刻般的“年轮”;而他留给大山的,则是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翠绿如海的山林。
关山属六盘山系,地处陕甘交界。这里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森林茂密,草场广阔,是陕西省五大林区之一。
最初,王新月是在杏嘴庙护林站当上农民护林员的。那里远离村庄,条件艰苦,连个遮风避雨的房子都没有。王新月就住进山神庙,护林、育林,一呆就是10年;1981年,许家岭护林点刚建立,条件更差。老王第一个请缨:“咱是党员,啥困难都能顶得住!”第二天就背起铺盖卷儿上了山,几捆茅草搭起9平方米的庵子,3块石头支起一口铁锅,“家”一安又是7年;1988年,关山顶上建起瞭望塔,51岁的王新月又一次来到荒无人烟的山顶。当初和他一起当护林员的36名农民,现在剩下他一个人了。
这里的林为他的执著作证!10多个盗木贼深夜偷木头,老人大喊一声,盗贼吓跑了,老人却哭了。看着满地横七竖八的木头,他硬是流着泪一根一根地把木头背回护林站,一直背到了天亮。
这里的塔为他的高尚作证!山林出现火情,老王通过电台联系、报告、求援,随后一次次只身扑向火海……1995年初冬的那场大火把他的衣服烤着了,眉毛燎光了,脸烧伤了……老人一阵眩晕倒在地上,赶来救火的林场职工感动得直掉眼泪!
春夏秋冬,王新月老人每天都要爬上几乎垂直的铁扶梯,登上17.6米高的瞭望塔,通过望远镜观察林情,每天十多次重复着这样一个动作。老人把这活儿看得比他的命都重!10年间,王新月老人及时发现森林火情七、八次,避免了大的森林火灾,为国家减少了损失。而这10年来,老人只在家过了一个春节,其他的除夕之夜都是伴着山风、星星和野兽的怪叫声独自一人度过的……
大山的生活是艰苦的。吃水要走好几里山路到沟里去担;每天两顿饭全是一老碗干面,没菜没油水。冬季防火期间,老人一连几个月不下山,靠儿子上山给送些吃的穿的。林场的领导怕老人寂寞,给他配备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可仅凭风力发电,时看时断,一台小收音机成了老人的“宝贝”;每天下午2点20分,老人都会准时调到陕西台,听一段秦腔。老人最爱听任哲中的《周仁回府》、刘茹惠的《辕门斩子》、孙存蝶的丑角戏……高兴时还自个儿吼上两腔。
王新月的老伴今年54月去世了。老王说,他再也没啥牵挂的了。守了一辈子山,最大的心愿就是死了把这老骨头埋在关山顶上!
山林依旧披绿叠翠、郁郁葱葱;他似一座山神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山林……
图①:老人像一座山神,默默地守护着片片山林。
图②:老人的工作就是这高倍望远镜瞭望森林。
图③:一老碗干面,一茶缸熬好的罐罐儿茶,一台老式的小收音机老人活得有滋有味。 图/文杨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