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考古新发现——
陕西周原曾为鱼蚌丰富的水乡
新华社电 考古工作者现已在渭北旱原腹地的周原遗址,发掘出大批西周时期的鱼、蚌等水产品遗存。这些丰富的出土资料充分表明,今日干旱少水的陕西周原地区,在3000多年前是个雨量充足、水面较多的地方。
由北京大学考古系、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从9月初起,在这个位于西安以西120多公里的周人发祥地进行考古发掘,他们在扶风县法门镇齐家村附近,先后发掘出西周时期的88座平民墓葬和存放废弃物的100多个灰坑。引起考古工作者浓厚兴趣的是,在墓葬和灰坑中,发现了几十条淡水鱼骨,其中最多的一座墓中有9条,这些鱼骨分别长三四厘米至20多厘米。另外还发现了一批淡水蚌壳,最大的直径达20多厘米,有些蚌壳被刻制加工成鱼形装饰品,放置在棺木的两侧或四周。在一个灰坑中还发现了堆叠整齐的十多个蚌壳,看来这是用来加工蚌类装饰品的原材料。
专家认为,这些考古发现,印证了历史文献中关于周原地区西周时期气候湿润、周人喜食水产的记载,对于研究周原地区气候、生态变化和周代经济、生活状况,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