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12月07日
憩心亭
04

西安应该拒绝这样的“纪实片”

文/王海安 王鸿飞

前不久,西安电视台第35频道播出了反映我公安人员侦破以董力为首的盗枪、抢劫、杀人案的20集纪实电视剧《12.1枪杀大案》(以下简称《枪案》),在古城引起了轰动。有传媒报道说,《枪案》的收视率创下了新高,令当年在西安播出的《还珠格格》望尘莫及。

但,记者注意到,反映西安市公安人员侦破大案要案的纪实电视剧是从《西安大追捕》(以下简称《追捕》)开始的。因为魏振海暴力团伙的危害性、抓捕过程的曲折性、擒拿格斗的惊险性以及此案对社会影响的特殊性,西安市的老百姓对这部电视剧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一般的电视剧,出现了万人空巷看《追捕》的盛况。

由此,一些影视制作部门便认为老百姓就是爱看这样的电视剧,于是,西安的电视屏幕上就接二连三地出现了诸如反映著名画家秦某被害的纪实电视剧《画家之死》、反映某大学教授王某杀妻杀孙的纪实电视剧《天伦审判》等等……不可否认,这类电视剧抓住了一部分观众的欣赏心理,卖点不错。从商业角度来说,收视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类“纪实”电视剧的成功。

但收视率高的电视剧就是好电视剧吗?我们说,未必!人们首先要问,这些纪实电视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笔者接触的许多观众认为,这类电视剧首先使人看到西安社会秩序不稳定、刑事犯罪案件多且呈向恶性化发展。他们表示,不愿意看到如此向外界介绍西安的所谓“纪实”电视剧。因为,当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城市像西安这样愿意将发生在自己境内的恶性案件用俗文化的电视剧津津乐道、接二连三地介绍给观众。

许多观众认为,看多了这样的“纪实”电视剧,不仅仅是我们,恐怕国内外观众的头脑里留下的几乎都是与西安这千年古都联系在一起的凶杀、抢劫、暴力团伙犯罪等血淋淋的场面。我们如果继续容忍这样的“纪实”电视剧出笼,西安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只能和美国的芝加哥媲美了。可是,我们能通过“纪实”电视剧知道发生在芝加哥的恐怖、凶杀、暴力犯罪案件吗?不能!相反,人们却可以通过“纪实”电视剧了解西安发生过什么样惊天动地的刑事罪案。

一位外地来西安投资的商人告诉记者:看了《追捕》、《枪案》等“纪实”片后,好长一段时间他都不敢上街,觉得西安到处隐藏着杀机。但时间长了,又觉得西安并不是如“纪实”电视剧中说得那样,仍然是投资的好地点。

有这种心情和想法的恐怕不单是他一个人。谁知道这样的“纪实”会吓走多少投资商?

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千年古都的极大悲哀,也恐怕是这类电视剧生产者所始料不及的吧?

一些法律工作者告诉记者,公安题材的电视剧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着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正确执法的任务,然而西安出现的这类“纪实”电视剧都或多或少地忽略了这一点。一些必要的

法程序在电视剧里不但看不

相反还有有意无意地省略程序的倾向,好像只是打击犯罪,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和做法都是合适的。试想,一个不遵守法律规定的公安人员,其形象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会是什么样子呢?

一些文艺工作者看多了这类“纪实”电视剧后说,我们的艺术要教育人、鼓舞人,电视剧也应该如此。如果把自己列为“纪实”而不承认艺术的教化功能,那我们拍“电视剧”还有什么意义?据笔者了解,对什么是“纪实”类的电视剧,迄今为止并没有明确的定论,由“纪实”电视剧引发的问题也多多。笔者以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对“纪实”的电视剧加以某种限制了!最起码的,西安该旗帜鲜明地拒绝这样的大案“纪实”!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