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工夫不负有“辛”人
——记全国医药系统劳模辛世峰
高挑的个儿,清癯的面庞,眉宇间不时透出一股灵气和干练。这是初识咸阳市第三制药厂厂长辛世峰的印象。
辛世峰,今年47岁,曾在咸阳市医药总公司工作。1991年8月调入市第三制药厂(原彬县制药厂),上任之初,他面临的是:产品积压、工资拖欠、人心浮动,仅有150名职工的小企业,负债竟达400万元。对此,他一无怨言,二无怨气,默默地和职工交心,寻觅企业困难的症结。在首次召开的职工大会上,他当众立下了“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迈大步”的军令状。令出即行,全厂推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实行消耗定额管理,把成本费用层层分解到车间、班组和个人,节约归己,超支自负,当月兑现。1991年底,企业止亏8.2万元,比1990年同期减亏39.94万元。1992年他再接再励,企业扭亏增盈。1993年他又和北京百慧新技术开发部联合开发出心脑血管特效药“脉泰宁胶丸”,被市经贸委确立为“八五”期间技改重点项目。从开工的那天起,10个月的土建安装,辛世峰很少离开施工现场。在试产期间他一直发烧,连续8天从下午6点挂针输液到凌晨2、3点,第二天一早7点半又准时上班,终于提前半年完成了年产10吨多烯脂肪酸、1800万粒脉乐康胶丸生产线的技改项目,填补了西北地区制药业的一项空白。到1993年底,全厂实现销售收入420.35万元,创利税12.96万元。从此,企业一步一重天,迈上了振兴发展之路。
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辛世峰“咬定‘市场’不放松”。在326名职工中,专职销售员就有75名,二级销售员有225名,产品辐射15个省,144个销售网点。他推行“多销售、高奖励”的激励政策,创出了符合厂情的“南北并举、东西兼顾,巩固老用户、拓展新用户”的营销策略。销售员王育民超任务3.4万元,货款回收达94.5%,他予以重奖。去年,企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销售收入达1348.63万元,实现利税266.8万元;今年1至10月,该厂又实现销售收入1055.5万元,税利236万元。
(张翟西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