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12月15日
体坛纵横
04

在调整中成熟

文/李亚彪王健民

看了中国队在世界杯短道速滑赛第四站比赛中的表现,人们普遍觉得,中国队在“调整期”中能取得如此佳绩,的确难能可贵,从另一个侧面来说,中国队正告别过去的稚嫩,逐步走向成熟。

近两年来,中国队经历了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亚冬会和九冬会这一运动周期的艰苦磨练,目前正开始进入一个“缓冲期”。表面上看,中国选手好像进入了“休眠”状态,而实际上,中国队开始学会把握节奏,控制自己的力量了。中国队主教练辛庆山表示,全队今年的状态肯定不如去年,因为运动员们需要一个恢复阶段。

其实,各国运动队都处于这样一个“调整期”。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加拿大。都给人一种厚积薄发的感觉。相比之下,韩国队由于过分强调成绩,猛打猛冲,反而在比赛中屡屡失误,不但奥运会冠军金东圣在1500米半决赛中因阻挡犯规而失去决赛的资格。连刚刚打破世界纪录的韩国男子接力队也在半决赛中出现摔倒的重大失误,与决赛失之交臂。最终韩国队在本站比赛中仅得一金。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队能夺得本次比赛全部12枚金牌中的9枚,正是由于我们轻装上阵,没有负担,技战术运用得当。杨扬说得好:“尽管自己并不是处于最佳状态,但作为一名老队员,无论如何都要对得起这次机会。”

应该看到,调整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已经在世界杯和世锦赛上拿了不少金牌,但在冬奥会的冠军领奖台上,至今还没有一个中国人的身影。为在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上有所突破,现在有意识地将拳头缩回来的做法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队已经开始进入成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