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年关大消费透视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道是“来而不往非礼也”。故中国的礼仪消费或者说人情消费从来就是消费中的一个亮点。有鉴于此,精明的商家早已瞅准了这一消费领域,他们尤其不能放过的,就是老百姓最看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无疑是情感消费最为火爆的时节。随着政府关于双休日和公众假日的延长,民间在春节期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亲戚走动、朋友互访、同学聚会、战友联谊,各种名目,各种形式的活动此起彼伏连绵不断,而在这些交往活动中,礼品往往是不可或缺的情感载体。
放眼街头,经营各种礼品的商店遍布闹市。从那些匆忙穿梭其中的人影身上,就可以看出生意的火爆来。
周先生(礼品店老板)说,别看我这店门面不大,但货物齐全,娘生娃满月、当兵升大学,想送什么礼品,基本都能满足。的确,仅仅占了一间门面的这家工艺礼品店,摆满了各种生日贺卡、珍珠项链、生肖玉坠、风铃叠纸甚至文房四宝、碑石拓片。看我面带疑色,老板笑笑说:“现在送礼的也讲文化品味了,不像以前,只是‘进口’特产”。
在一家鲜花店,精明的经营者在春节到来之前,就把“电话预约、送花上门”的广告打上橱窗,还把送花的学问印成材料广为散发。时下,礼仪电报、有奖贺卡、千禧纪念币亦应运而生,日趋火爆,这大约也是人们情感交流需要而刺激出的商业行为。
与城市一样,农村的情感消费毫不逊色。所不同的是,这种消费更趋向交往,除了传统的婚丧嫁娶外,又有很多新的“项目”不断出现。据一项调查表明,去年浙江某地农村的人情消费人均达496元,占纯收入的9.5%。这么大的比例,使不少人苦不堪言,以致有人惊叹:“人情不是债,锅顶头上卖。”
故此,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是否可以说:情感消费,悠着点。
(钟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