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1月21日

陕西工人报企业形象 拼搏奉献树丰碑 “隧洞铁军”威震川西

当前版:第A4版:企业形象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企业形象
04

拼搏奉献树丰碑

——铁五局一处西康铁路建设纪实

这是一治攻善战的施工队伍,在西康铁路建设中,他们发扬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精神和创新、求实、团结、奉献的企业精神,干部工人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克服无电、无路、无水等困难,创造条件,迎难而上,抢时间,争速度,在3个月时间里创下了第一个完成施工桩点的技术复测工作和第一家实现重点工程开工两个全线第一,同时修建临时房屋3200平方米,施工便道20多公里,便桥8座,用最短的时间做好施工准备投入,被西康铁路建设总指挥部领导赞誉为“西康第一处”。

西康铁路是国家“八五”重点工程,全长267.8公里,是我国华北、西北腹地连接大西南的新通道。铁五局一处承担了西康铁路十一、十二标段中21.58公里的施工任务。主要工程有隧道9座,17.2公里,占线路总长的79.6%;特大中桥9座,2.2公里,占线路总长的10%;路基土石方工程159.11万立方米;涵渠5座以及2个车站,狮子岩隧道、小河隧道和两河关至鹰嘴岩桥隧群是全线8大重点控制工程其中的3项。

工程位于陕西省镇安县和旬阳县境内,这里群山绵延,山高谷深,地形险峻,地质复杂,工程桥隧密集,施工条件差,控制工程多,施工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严,工期紧迫,有效施工时间只有23个月,任务十分艰巨。

为了快速、有序、高效建设西康铁路、确保1999年6月达到铺轨程度,1997年年初,一处从南昆、横南等线调集二千多名精兵强将和精良设备赶赴西康铁路,并以最快的速度安摊建点和展开施工。

铁五局一处始终将依靠科技作为一条强企兴业的重要发展途径,并摘获了累累硕果。早在衡广复线南岭隧道施工时,这个处就用隧道岩溶流速粘土劈裂注浆的新技术、新工艺,按时打通了这座全国闻名的“地质博物馆”,并以优质夺取了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在南昆铁路,他们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在短短的五个月时间内便建成了被誉为“世界第一墙”的石头寨锚拉式预应力桩板墙,为高填方路基的施工提拱了新方法。用科学工艺,完成了全国罕见的大跨浅埋三线隧道——沙厂坪二号隧道。进入西康铁路工地后,这个处针对管内工程科技含量高、重点难点项目多的实际,进一步加大了科研开发力度。不惜重金投入,拨出专项资金进行科研试验。并层层建立了科技开发体系,成立了以总工程师挂帅的科研领导小组,不断组织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坚持向高科技施工领域渗透。在担负椅子山隧道钢纤维混凝土湿喷技术试验中,由于有关方面所提供的经费偏少,很难保证试验的正常进行。但为使试验成功,他们在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垫付试验使用,并增平派技术人员加大攻关力度,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按时完成了试验,并投入实施,使钢纤维混凝土湿喷技术达到了作为隧道永久性衬砌的标准,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西康铁路另一部级科研项目——小河车站格梁式锚索墙修建中,铁五局一处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技术总负责时常督阵指导,带头攻关,连续攻克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使这一科研项目按期地得以优质建成。

私盐沟隧道全长1838米。隧道地质构造为泥夹石,并有多个地质夹水带,石质非常差,施工中很容易塌方,是全线有名的烂洞子,仅施工方案就变更过20多次。承担施工的十六队职工知难而上,克难攻坚,战胜困难,合理安排,精心施工,与指挥部技术攻关小组密切配合,采用导管预注法和桩板墙支护拱布法,有效地控制了塌方,保证了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

科学的管理和先进设备配套使用,以及职工们的通力合作和科学组织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加快了工程进度,创造了隧道施工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和壮举。

——1998年一年时间内,隧道施工连续9个月突破千米成洞,实现60个月单口百米成洞。

——在全线第三长隧道4133米的狮子岩隧道,以月成洞370.31米的佳绩,创下了铁路单线隧道施工,无辅助导坑情况下的全国纪录,并连续3个月成洞突破300米。

——利用隧道施工常规机械设备,在全长3472米的小河隧道进、出口,动用“短、平、快”的施工办法,分别实现隧道月单口百米成洞“九连冠”和“八连冠”。并创下常规设备人工开挖月单口165米的同行业新水平。

——管段内所有隧道,从开工到峻工,隧道单口月成洞平均水平超过80米。

——在狮子岩隧道,利用国际先进的日本产四臂门架式凿岩台车和芬兰产三臂电脑凿岩台车和二臂凿岩车进行开挖;分别在进出口采用大功率英产克林顿电瓶车、国产SD14梭矿以及无轨式进口尼桑自卸车进行出碴运输;运用大块钢模衬砌台车进行隧道衬砌,成功地实现了隧道施工机械化配套作业,月单口成洞达200米以上。

——狮子岩隧道地质破碎,地下水发育,最大涌水量达14000立方米/天,该处成功地解决了隧道防塌难题,解决了涌水情况下钻爆及机具的防水问题,加快了施工速度,确保了狮子岩隧道提前31天贯通。

——全管段所有隧道实行了光面爆破工艺推广,效果良好,并取得了省级QC成果奖3项。

——成功地解决了2000米以上长大隧道施工中的防尘排烟难题。

——椅子山隧道钢纤维混凝土湿喷技术的应用成功,为隧道永久性衬砌提供了新方法,该技术在我国处于领先水平。

铁五局一处在西康铁路隧道施工中,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大胆的开拓精神,为我国隧道施工开创了先例。铁道部部长傅志寰在狮子岩听取了该处隧道优质、快速施工、突破诸多难关的情况汇报后,兴奋的说:“希望你们及时总结经验,向全国同行业推广应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铁五局一处长期贯彻“依靠科技,规范管理,质量保证,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强化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的质量意识,大力开展创优质、建精品活动,工程质量水平显著提高。铁五局一处更是把工程质量视为企业求生存、图发展的生命之源。西康铁路大会战一开工,该处就遵循“开工必优、一次成优、联保联创、争创国优”的指导思想,制定创优规划,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严格质量监督工作,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在实际运作中,严格执行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实行主要领导工程创优责任制,施工人员统一挂牌上岗,组织QC活动小组进行质量攻关,大力开展“国优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的精品工程创建活动,确保了创优规划的实现。目前,已有两河关旬河特大桥、两河关隧道进口、出口,大棕沟隧道出口,小河车站交通涵5项工程,获西康线“精品工程”称号,在此基础上,又有重点工程狮子岩隧道等14项工程,被批准参加西康线第二批精品工程评比。在99年9月份,西康总指全线拉网式质量大检查中,铁五局一处承担的十一、十二标段21.588公里的施工任务,工程综合质量水平名列前茅,被专家们赞誉为“京九、南昆之后的又一次飞跃!”

铁五局一处在西康铁路担负施工管段内地势险峻、桥隧密集,仅桥隧就占线路总长的89.6%,属全线施工最艰苦地段。97年初,西康会战拉开序幕,铁五局一处2000多名精兵强将从全国各地云集这里。为尽快搬运机械进场,在抢修便桥的战斗中,围堰只能靠人工作业。大家扛起石块、编织袋、钢筋笼纷纷跳入冬日冰冷刺骨的旬河水中人工围堰。冷了,就上岸喝一口白酒;饿了,就啃一口干馍;感冒了,就上去吃几粒药丸。然后,又投入战斗。硬是靠坚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在旬河中筑起了一座座永久性的便桥,为提前开工创造了条件。98年5月,陕南地区连降暴雨,旬河水疯狂猛涨,一时间就把两河关旬河特大桥的桥基围堰冲垮,钻机、拌合机等大中型机具眼看就被卷入洪流。危急关头,十一队队长、共产党员黄润贵大喊一声:“共产党员跟我上。”率先冲进洪流中。他们手挽手、肩并肩,在洪水中排成“一”字形,硬是把一些机具拖上了岸,使企业的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该队党支部就是凭这种团结奋战精神,被铁道部命名为“红旗党支部”。

共产党员赵正合,被任命为隧道机械化施工一队的队长。他一上任,大胆的实行内部改革,狠抓施工管理,巧治突泥渗水,调整施工工序,很快就把这支队伍管理得有条不紊,施工月成洞保持在150米以上,并提前31天贯通了全线首座4000米以上的长大隧道。赵正合的名字在西康铁路传开了。然而,谁也想不到,赵正合的儿子在长沙出生已经十个月了,他竟然连一面也没见过。自古忠孝难两全,彭兵就深深品尝到这滋味。曾在小河隧道进口九队担任技术主管的青年党员彭兵,98年夏天,他的老家长江边上的湖南安乡县,遭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袭击,转眼间,家乡成了一片汪洋,房屋也被冲塌了。在亲人解放军的帮助下,两位老人才得以脱险。可小河隧道正是百米成洞最关键时刻,作为技术主管的他,怎么能走得开?彭兵心如刀绞,思量再三,只好背着父母责骂他“不孝之子”的罪名,帮助队上实现了单口百米成洞“九连冠”。热烈的庆功会上,职工们欢天喜地,只有彭兵,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夺眶而出的热泪。

说起西康线重点控制工程狮子岩隧道进口的青年突击队,可是在铁路系统内小有名气的。他们在隧道施工中,连续几个月创出了单口成洞百米以上的佳绩,并和出口青年突击队联合以月双口成洞370.31米最高产,刷新了全国同类设备铁路隧道施工纪录。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他们敢与山争、与水斗的大无畏精神的体现。1998年7月29日,隧道掌子面出现大涌水,涌水量每小时高达560立方米。不多久,导坑被淹200多米,施工被迫停止。为了尽快度过涌水地段,确保重点工程争提前,几十名突击队员这回豁出去了。抽水设备刚到位,他们也不等防水装备运达,便纷纷跳入齐胸深的水中,拉线、抬管、安设备,争先恐后地增设抽水站,由于深层地下水水温只有5摄氏度,与洞外的炎夏温度反差太大,绝大多数的突击队员们患了重感冒,有的甚至发了高烧,任凭领导怎样相劝,也不肯走下抢险现场。水位稍降,突击队员们全都顾不得休整、看病,站在水中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决战。长时间浸泡在含有炸药残余杂质的水中,一些突击队员身上很快出现了红肿、溃烂,痛痒难忍,但他们没有一个打过退堂鼓,坚持战斗不止。次月,他们不但提前度过了涌水区,而且还夺取了百米成洞高产,受到了上级的隆重表彰。

99年8月14日,第七次洪灾在凌晨7点提前袭击了大桥工地,当时工地堆放着钢材、设备等价值20多万元的物资。五局—处十一队突击队员们闻讯后,迅速出动,以身拴绳索作掩护,排成人墙冲入黄浪浊水之中,抬机器,抢物资。人被浊浪推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进;身上被泥石击伤了,自己轻揉一下还在搏击。许多当地百姓目睹了这支铁军抗洪勇士的风采后,都赞叹不止。经过1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施工物资全部保住了。几个小时后,当50多年罕见的洪峰到来时,突击队员都以甜美的鼾声笑对洪魔。他们所修建的特大桥,成为了团中央“双争一树”的示范点。

铁五局一处十六队青年突击队在私盐沟隧道施工中,可说是吃尽了苦头。由于地质的特殊性,掘进不能放炮,车辆无法进入掌子面,隧道的每一尺进度,都要靠突击队员们手挖镐打,每一块土石,都要用人推车倒运,每天的劳动强度可见一斑。隧道一旦涌水突泥,粘泥用铁铲装,甩也甩不掉,也只好用盆装用手捧,几天下来,手上血泡起了一串串,更是累得腰酸背痛。尽管如此,勇敢的突击队员们一无怨言,二不退却,终日与苦、难、险、累相伴而行。为了保工期,许多队员悄悄撕毁了家中催回的电报,有十多个青工推迟久盼已至的婚礼,在西康工地留下了一段段佳话。1997年中秋节早上,刚下班的突击队员熊远谋兴高采烈地换上了女友送给的新衬衣、新皮鞋,准备赴约与女友共度佳节。刚走出门口,广播上传来了洞中涌水突泥的险情,他一口气冲进了隧道。4个小时过去了,险情排除了,当熊远谋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工棚时,才想起了早上的约会,才想起了女友的赠品成了黄泥汤。中午一点钟,熊远谋赶到了约会点,女友已是泪流满面……

这就是铁五局一处西康铁路青年风采! 

一处职工以无私奉献和争创一流的拼搏进取精神,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优异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扬。铁道部、陕西省领导、西康铁路总指挥部以及五局领导都多次到现场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十几家中央新闻单位也多次到现场进行采访,给予充分报道。组稿:蒲胜海刘军张广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