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乌金亮华夏
——榆林煤炭运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再创辉煌纪实
(一)
榆林,这个地处陕西边塞的荒漠之地,因发现了蕴藏大量优质煤和天然气而闻名暇迩,被誉为中国的“煤海”。榆林的煤,垛起了榆林的新貌,也燃起了陕西腾飞的希望,使这里的边陲小镇都火了起来。榆林煤炭运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在那最红火的时候在地区原精煤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内销企业。公司刚组建,就遇到了无情的冲击。东南亚金融风波,不仅使许多财团巨擎受到了灭顶之灾,而且也差点吹折了这只刚刚腾飞雏鸟的翅膀。加之中国环境保护的种种原因,使煤炭这个宠儿一下跌落到弃子份上。煤炭用量锐减,价格连续暴跌,每吨煤从原来280元骤减到230元,比原来降价近50元,但生产费用、运输费用、设备成本费用都随着金融风波影响而攀升。吨煤成本增加,再者煤炭市场不成熟,不正当竞争愈演愈烈。使煤炭形势非常严峻,无序的竞争给这个刚起步的企业雪上加霜。另外,由于神府煤田地域偏远,开发时间较短,道路及各种设施还没有全部到位。运输距离比山西、内蒙远得多,销售成本与大同相比,每吨要高出30多元,使竞争处于劣势。这些不利因素使煤运集团倒了“霉运”,98年全年亏损631万元,这个榆林地区的税收大户一下子变成亏损大户,震撼了榆林地区。
(二)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煤运人”没有被吓倒,没有丧失信心。他们在榆林行署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董事会认真地审视了以前的工作,发挥了各个驻外办事机构的窗口作用,加大市场调研,获取各方讯息,分析了煤炭市场的形势和企业效益滑坡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因素,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企业的领导认识到,如果还按传统的经营模式运作,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势必被无情的市场所淘汰。找准了亏损的原因,切准了市场的脉搏。他们首先优化煤种结构,合理配煤。因为神府煤炭的优势是低灰、低硫、低磷,但它的全水分高、灰熔点低,为了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他们通过调查,南窑煤矿的煤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而且要比自发煤价低30元—40元。对此他们迅速组织力量开展实施工作,经过上下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这项工作搞得十分成功,不仅满足了用户的要求,而且使吨煤成本下降了10多元。全年通过配装销售煤炭18万吨,节约成本180万元。其次是抢抓机遇、适当增加港口购煤量。由于决策者重视市场调查,年初就获得港口煤炭在港口积压严重,一些发煤单位为了盘活资金,不得不在港口廉价销售的信息。他们先后在港口购煤转销20多万吨,每吨比自发煤又降低成本10多元,仅此一项,就节约成本200多万元。这样,摒弃了墨守成规、自产自销的封闭商风。不仅满足用户,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占领了煤炭市场。
(三)
企业要发展,不能只瞅市场。市场如战场。不仅要求“前方”扩大成果,而且还要顾及“后方”,因为“前方”战果再多,如果“后方”有漏洞,都可能漏掉。所以,挖潜堵漏,减少费用支出亦是增加效益,巩固成果的有效途径。鉴于此,煤运集团首先建立、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各处室、职工岗位职责。所制定的26项规章制度和94项岗位职责,全面系统地规范了公司各项工作和不同岗位职工的工作职责;二是严格财务制度,成立清欠办公室,彻底清查收归一切借款、欠款、货款、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全年共清回各种欠款200万元;三是出租自己购置的运煤专列。由于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煤炭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调,各发煤单位都基本停止了在本地区发煤的业务、自备车货源基本中断。因为自备车一但上了户,不管停还是运,每月130万元的过轨费、检修费是必交的,一但货源中断,一年仅交费就损失1600万元。出租出自备车,这样却制约了下属公司在神木和府谷县境内自建的黄羊城、新城川煤炭集装站转运业务的开展。为此,必须引进价廉的国铁车。集团公司多次和北京铁路局大同分局、神华集团协商,终于达成协议,从5月份起,国铁车顺利到达神朔钱,使煤炭外运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首先是运输成本大幅度下降。据测算,用国铁车比用自备车每吨能降低成本16元左右,经神朔线比包神线外运每吨能降低成本16元左右;其次是神朔线外运计划实现有保障。原来,每年计划经神朔线外运50多万吨,因为成本过高基本落空。自国铁车进入以后,外运计划完成,再次是中转量增大,中转效益提高。黄羊城、新城川集装站97年、98年开通以来,每年最高转运能力不超过50万吨,99年国铁车进入后,一下增加到140万吨。是下属集运公司99年创出最佳成绩的主要因素;第四由于国铁车运输不受到达站点的限制,为企业开辟市场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今年新开辟的东北市场、山东市场、中原市场均得益于此。这对新世纪陕西煤炭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煤运公司的决策人清醒地认识到,质量和品牌是企业制胜的法宝。榆林煤素有“三高一低”(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美誉,但过去一直和伊盟、神华、山西的煤混发、混堆、质量难以提高,品牌难以打响。为了充分发挥优势,创造名牌效益,公司下决心从三个方面改进创建,一是解决单发、单堆问题。为此,提前开通了黄羊城、新城川煤炭集装站。随着两站的开通,单发问题得到了解决。接着,又在秦皇岛、天津港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解决了单独堆放的问题,为创名牌提供了条件;二是精选矿点,把质量从源头抓起。所以,对神府煤区的100多个煤矿进行质量普查,在此基础上反复筛选,精选了几个矿点做为名牌基地。这些矿点集中了榆林煤的主要优势,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为创名牌奠定了基础;三是严格把关,不降低丝毫标准,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公司在各发煤点派驻了质量检查监督员,每装一车煤都要经过质量监督员检查认可并签字才能装发,坚决杜绝有杂质和低质煤装车上站。在中转站和港口都设有化验检查中心。所有上站港的煤都要经过分步检验合格,才能上站人港。已经到站、到港的煤经检验不合格的也一律调卸站外、港外。经过一系列严格管理,煤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创出了用户公认的名牌。99年供给各用户的煤,反响很大,特别是上海电力燃料公司、浙江电力燃料公司、宝山钢铁集团等大用户赞扬其煤质好、质量高。在各地供应量逐步萎缩、价格下调的同时,榆林煤炭的供应量却稳步提高、价格稳定。名牌战略不单打出了“煤运”企业的信誉,而且也打出了陕西的名牌,为陕西的经济腾飞增添了力量,为三秦父老争了光。
(五)
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榆林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在地区行署的支持下,在董事会的正确决策下,经过公司员工一年来的拼搏奋斗、发挥集团优势、强化企业管理、调整经营策略、实施名牌战略、开发煤炭市场、降低费用支出。在煤炭市场极度疲软的逆境中,不但遏制住了企业的继续亏损,而且实现了销售煤炭39万吨,上缴税金807万元。职工生活有了保障,企业增强了驾驭市场的能力,并且综合实力得到了发展,使“霉运”变为“美运”。面对这些骄人的成绩,集团公司的领导表示,在二十一世纪,集团将乘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内销外联,在“煤”字上大做文章,开发煤品系列。要煤为榆林的经济腾飞做贡献,要让陕西的乌金,映亮华夏,火遍全世界。 (张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