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一些眼病患者在服用了陕西省蔡家坡培荣眼科医院(现名)研制的通光明中药后,视力却越来越下降,他们疑窦丛生——
“通光明”能使眼病患者通向光明吗?
去年12月,一份自中国消协转来的投诉信摆在省消协投诉部张正佑主任的面前。甘肃省灵台县曹拴玉诉称:1997年初,他听到陕西省某广播电台及报纸广告宣传,陕西省眉县齐镇中医眼科医院院长赵培荣专治疑难眼病,遂托人去眉县咨询了院长赵培荣,并购买了该院研制生产的“通光明”带回家,服完药,视力竟越来越下降,看不见了,且疼痛难忍。故要求赵培荣及以上新闻媒介赔偿精神损失费15万元,要求赵培荣退回药费及往返协调此事的各种花费3600元。
日前,记者赴眉县齐镇及岐山县蔡家坡(医院现址)核实采访。眉县消协同志告诉记者,眉县中医眼科医院已搬迁至岐山县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此之前,县消协受理了大量对该院的投诉,主要反映外地患者汇款收不到药及“通光明”系列中药的疗效问题,投诉多来自青岛、山东、广西、上海、甘肃等地。在厚厚的一叠投诉信中,山东威海市患者齐耀宗写道:“我老伴患眼病,花了4000多元买了‘通光明’,不想把眼睛治坏了,希望消协给讨个说法。”
记者先来到眉县齐镇采访,齐镇南街74号的医院旧址的三层白楼异常扎眼,如今已换成了南街批零商店的招牌。当地一位群众讲:“医院在时,这里着实热闹了一番,到此医治的多为外地患者,那时镇上四五家旅馆爆满,医院旁边的公共厕所也收起了费。”
位于岐山县蔡家坡经济开发区占地40亩的陕西省蔡家坡培荣眼科医院,现院长是赵培荣的儿子赵谋。在医院走廊两侧挂有30多幅“赐光救星”、“光明使者”、“东方神医”等牌匾锦旗。记者注意到,在一批即将邮出的“通光明”中药中,仅个别包装袋上印有(宝)卫药制字(属院内使用)的批准文号。正巧坐班的赵培荣解释:“这是原先的一些未用完的袋子,扔了可惜。”显而易见,在此之前,共10个系列的“通光明”中药没有批准文号。对于此药的疗效,其研制人赵培荣竟也心中没底:“由于致使眼病的原因复杂,吃了我的药好了就好了,不得好就不得好。”
“通光明”到底能否使眼病患者通向光明,本报将对此追踪采访。 本报记者付博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