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2月15日
憩心亭
04

平安是福(随笔)

文/朝晖

有一位富豪在经过一场大病,几次差点儿魂归九泉之后死里逃生,最终决定在有生之年将财产全部捐献给社会。这位叱吒商场几十年,素以果决、冷酷的“大手笔”轰动世界商界的“长胜将军”,这次做出的决定,其震撼性,并不亚于以往该人所做的任何一次商业投资。当然,本人亦只是从报纸上看到的这条消息,也仅仅能从记者们的生花妙笔之下草窥一斑。

不过,名人在告别记者时的一句感慨,确实是令人共鸣于心的。

“世间万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因而,经此劫难,方晓平安是福的真言。”

在成功与荣誉包围之下的人往往会萌发更大,更辉煌的抱负,从而为自己构画了一幅更美好的未来前景。有了一家店铺的,便只想着去开第二、第三家分号;有了一百万钱的,就会想着去拥有一千万、一万万;有了一个儿子的,还想儿女双全;当然,现在很多春风得意的男人,经常是有了一个女人,又象喜好偷腥的馋猫似的,背地里做着“妻妾成群”的危险游戏。

所以,人的欲望在得到一定满足之后,非但不会自我陶醉,反而象注射了一剂兴奋剂,变本加厉,得陇望蜀。于是就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直至有一天;遭受失败的教训和失望的痛苦。也即是说,人们常常是在失意与挫折时才能冷静下来认真思考“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存”的含义。而且,只有在这个特殊阶段,或是出于颓废,或是出于赌气,抑或还有自责的因素,人们常常会去回忆昔日的辉煌与成绩,感叹“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惋惜。可是人的兽性,或者说是与生俱来的不满足性,经常令我们“撞了南墙也不知回头”。没等这样那样的觉悟在心底凝聚,便又还原到过去的轨迹上。在又一次失败时才会想起舔舐那血迹斑斑的伤口。

因为我们是人,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凡人,不是超凡脱俗的神仙,所以不可能如武打小说中的那帮“神仙”、“准神仙”们一样从出娘胎起便脑后生长“慧根”,或没有或极快扬弃人性的弱点;我们必须经过这一认识自我,否定自我,从而塑造自我的曲折过程。

“天生我才必有用”,何必整天为些虚无飘渺,甚至本不可能的东西而“杞人忧天”,自寻烦恼呢?“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王公自有王公愁,百姓亦有百姓乐,各得其所,何乐而不为呢?

不是有一个阿拉伯故事说,穷极无聊的国王悬赏寻找天下最幸福的人,找来找去,找到了一位乞丐的头上。马克吐温小说《百万英磅》中的流浪青年亨理亚当不是也在经历了否极泰来的喜剧性转折之后,才又深谙平静生活的可贵与难得么。

也许因为人们太难做到如此彻底的醍醐灌顶式的领悟,因而就每每在文学作品里做一自慰式的感叹。也有极少数人在如那位富豪一样的劫难之后幡然悔悟,做出高屋建瓴的明智决定。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云:“没什么不能没钱,有什么也不能有病。”这句话就反映出一种常人现实而又矛盾的复杂心理。叫我看,这种心理实际上就是一种觉悟,关键看你看重哪个,看淡哪个罢了。

“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福。

香车美人,金银满屋是福。

从青梅竹马到携手黄昏也是福。

当然,心想事成,美梦成真更是福。

说一千,道一万,其实还是平安是福。

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道理应该是对的,我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