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2月17日
生活广场
04

汉画像砖

文/子宽

画砖,就是表面有浅浮雕或凹刻画像的砖,因多用于墓圹建筑,所以又称为圹砖。画像砖最早出现在秦代,西汉中晚期有了很大发展,砖面的图象多取材于墓主生前生活及其思想观念,线条简洁流利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因此,画像砖也成为汉代雕塑艺术的代表。初期,画像砖是工匠们用刻划工具直接在砖坯上刻成图案,后来,使用刻有画像的木范,用它在半干的砖坯上压印出各种图象。为了减轻砖的重量,便于烧制,早期汉代画像砖多为空心,砖的两端留有长方形或双圆形孔洞。这种画像砖主要流行于西汉后期,题材内容广泛,有门阙、狩猎、车马及各种神话造像,风格简洁明快,可与同时期的石刻雕塑媲美。东汉时期出现了实心画像砖,其主题也变得更加丰富,连墓主的生平也以浮雕形式表现在画像砖上。

汉代的画像砖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陕北及山东等地区。由于各地存在的文化差异及烧造方法不同,使得画像砖有着浓厚的地域色彩,画像的艺术风貌异彩纷呈。四川成都、德阳等地区墓葬出土的大宗画像砖,一般用阴刻纹的印模在砖面印出各种画像,烧成后在砖面加彩绘装饰,最后将砖嵌于墓室的墙壁上。这种画像砖一块砖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较多的反映了“插秧”、“播种”、“采莲”、“收获”等场面。还有“井盐画像砖”,反映了当时私家盐场的具体生产情况。陕北地区出土的画像砖多以农耕为主题,最著名的要数“牛耕图”。这种“牛耕图”也叫“二牛抬杠”,砖上描绘的是两头耕牛被绳子系在一起,二牛颈上共抬一横杠,杠中有一木棍与耕犁相连,其后有一人扶犁耕作。“牛耕图”画面形象格外古朴自然,是汉代耕作技术革新的形象反映。

汉代画像砖,题材绝大部分来自社会现实,画面众多,手笔简洁,以写实为主,生动反映了汉代的政治制度、生产劳动以及城市、商业、文化艺术的情况,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不拘泥于形似,而是抓在被描绘事物的本质特征,高度夸张,使得整个画面充满生机。汉代画像砖不仅成为后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也成为我国收藏界不可多得的珍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