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姐姐下岗摆地摊
文/李春玲
姐姐生性好强,但命运总是不济,高考差1分落榜后,硬说什么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时逢搪瓷厂招工,便不顾家人劝阻进厂当了工人。婚后全靠两人奋斗,挣得了全部家当,前年又购买了两室一厅住房。正当全家人都为姐姐感到欣慰之时,姐姐所在的搪瓷厂突然宣布停产,三十五岁的姐姐就这样下岗了。
在家闲了两个月,不甘示弱的姐姐就想做点小生意。可在建筑段上班的姐夫硬是抹不开面子,上初中二年级的外甥女也觉得丢人,在家人一致反对下,姐姐只好在家坐享其成。可最实际的还是经济问题,姐夫一个人工资怎么计划也入不敷出,老人的生活费、孩子上学也得花钱,万一再生个病怎么办?不想办法怎么行呢?
经过反复思考,姐姐终于决定去赶一下时髦——经商,鉴于家里的经济状况,做不来大生意,只好弄个小推车,找个单人钢丝床,批发些童鞋,开始练摊。
过了段时间,我抽空去看望姐姐。她说,经济收入还可以,不比上班挣得少,但姐姐却无比惆怅,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原来姐夫和孩子都觉得摆地摊丢人,上班上学都绕道而行。
做生意是很辛苦的事,一天十三四个小时,风里来雨里去,批发货得每天早晨三四点钟起床,坐一个多小时汽车到西安,为了省顿中午饭多挣点钱,还得赶十二点前的汽车往回走,其中辛苦自有做生意的自己知道,家人不帮忙再不理解,这种苦涩真不是滋味。听完姐姐的叙说,我的心沉甸甸的,泪水不由自主流了下来,中国几千年的轻商思想,几十年计划经济下的就业观念,要改变有多难啊……
我一直牵挂着姐姐的事,总想找机会和姐夫、外甥女谈一谈,让他们理解姐姐的艰辛。一次,外甥女找我请教划分文章段落的问题,我借机找了篇“自强不息下岗工”先让她阅读一遍,谁知聪明的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她说:“小姨,刚开始爸爸和我确实怕丢面子,可有一次,正赶上天降大雨,我撑着妈妈给我买的小花伞和同学们一起嘻笑着往家走,到二区时本想绕道而行”。突然几个同学指着前面嚷道:“杨阳,那不是你妈妈吗?”只见风雨中妈妈躲在刚能遮盖鞋摊的雨布下,冻得不住的活动,别的摊都在家人帮助下急急忙忙收拾着,唯有妈妈孤独地守着自己的摊子。每过来一个人,妈妈赶忙赔着笑,招呼着。我站在雨中看着过往的行人,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妈妈仍然那么热情地招呼着,可却没卖掉一双鞋,妈妈为了我们能过得好一点,在这深秋的风雨中孤独地苦熬着,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我和爸爸多么不理解妈妈呀!我跑到妈妈跟前,哽咽着叫了一声‘妈’。妈妈却笑着说‘快回去,别淋着,妈再守一会儿,说不定会有人来买鞋呢……。’晚上,我把这事儿告诉了爸爸,爸爸沉默了很久,才狠狠地掐灭了烟头,坚定地说‘孩子,你长大了,明天休班,爸和你妈一块练摊去’。听了孩子的叙述,我的心一下释然了。
姐姐的鞋摊还在慢慢摆着,她在踏踏实实迈着人生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