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居住条件改善 燃柴结构变换
生活垃圾困扰农村
本报讯 当集中体现人类文明的城市正陷入垃圾重重包围中时,记者在西安周边看到不少农村也被大量生活垃圾困扰着,令人担扰。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住房条件的改善,大部分农户都住进了宽敞的楼房,被称为“泥腿子”的农民在将自家居室拾掇得窗明几净的时候,产生了大量生活垃圾;同时,农村的燃柴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主妇灶堂内的玉米杆、麦苋等也已被蜂窝煤炉和煤气灶取而代之。在长安县西部一农村,记者看到,生活垃圾在村口路边已达近百米,脏乱不堪,侵没了路边农田,影响了村路交通,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 该村村干部告诉记者,随着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垃圾已开始困扰农村,原来用来沤肥的生活垃圾因工业肥料的大量使用,加之生活垃圾中煤渣、塑料袋等土壤难以分解,已弃之不用。本村现在的发展还达不到西安卫星城镇对垃圾处理的要求,也难以拿出大量经费集中填埋,出路在哪里,他们也正在探索中。
本报记者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