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转换思路 柳暗花明
咸阳商贸集团公司资产经营纪事
多年来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咸阳商贸集团有限公司,而今一跃而成为咸阳市商贸行业的利税大户,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363亿元,完成税利216.4万元。前不久,该公司荣获省商务厅系统优秀企业称号。问到他们成功的奥秘时,回答是:从商品经营转变到以资产经营为主,是企业摆脱困境的关键。
咸阳商贸集团公司的前身是咸阳百货纺织品总公司,由于人员包袱重,摊子大,经营思路单一,大量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致使债务越滚越大,到1994年8月企业呆坏死账及亏损亏达1130万元,仅年承担利息就有220万元。自从李奇山出任公司总经理以来,他带领一班人在放开零售、改组批发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始终难以扭转批发公司销售下滑、亏损加剧的局面。每年亏损的100多万元抵销了零售方面的盈利。面对批发业务的这块“包袱”,以李奇山为首的公司领导班子经反复论证,目标便集中到公司所占的120多亩地盘上。这么大的面积过去除部分用于办公、营业外,大量的仓库用地资产回报率极低,部分还要倒贴维修费用和人员工资。“以资产为本钱,发挥优势组建企业集团,走资产经营新路子。”随着这一决策的出台和企业集团挂牌,该公司上下动员,打响了一场盘活资产、以产权换资金的攻坚战。
他们先是用五千多平方米的库房改建成了咸阳唯一的建材装饰材料批发市场。该工程1996年7月动工,10月开张招商,建成的100多间营业房很快被抢租一空,此一项为公司年创收100万元;接着,公司又腾出原临街新老两栋办公楼共5600平方米,分层切段向社会招租,保险公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先后落户,通过这一招,每年为企业挣回120万元;集团公司原纺织站的5.6亩地皮,经与市房地产公司联合开发建设商品房,此项目为企业创收达266万元;公司沿街占地50多亩的营业场地和库区,是盘活资产的重点,1998年他们再次与渭城区政府、区工商局合作,投资160万元建城咸阳最大的轻工业品批发市场,吸收了大大小小300余家商户,安排下岗职工800余名,公司每年在批发市场的收入不下200万元。
真是转换思路,柳暗花明。咸阳市商贸集团公司实现由商品经营向资产经营的转变后,不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规模和改善职工生活创造了条件。现在随着批发公司的解体,不少过去搞批发的职工当了个体老板,有的还买了小汽车,成了让机关人员眼热的富裕户;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红旗商场改造工程已全面竣工,投入运营后每年可创收380万元,3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继5年前建成两幢家属楼后,公司又采取职工集资的办法于去年建成两幢家属楼,有76户职工将喜迁新居。 (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