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减负”呼声高社会办公班忙
编辑部: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减负”愈加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 “减负”亦是一个倍受关注的沉重话题。
记者近日走访了一些中小学,发现“减负”之后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是学校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停办了各类辅导班;另一方面担任业余辅导班的授课教师纷纷移师“校外”,各种辅导班从公开转为半公开甚至地下,继续招生办班,且生源充足,场面火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西安南郊某小学就将一年级的剑桥英语教学班迁到校外一个幼儿园去上课;西安某教育学院亦将奥数班迁到大雁塔脚下某园内继续办班。那么,是学生的求学欲望特高?还是校方真正重视学生的全面教育?非也。西安特种工艺总厂一位姓魏的学生家长“一语中的”:减负固然重要,作为家长内心上谁也不想给孩子增负,可孩子们今后所面临的应试教育又容不得他们有丝毫的松懈。虽然各校都停办了辅导班,但只要又有新的办班信息,作为家长会不惜代价让孩子们去上,以应付竞争日趋激烈的升学考试。
时下,社会上各类成人学院、职校和私立学校针对“学生减负、家长增负”这一普遍的奇异现象,频频办班甚至扩招,生源、财源滚滚足以说明“减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艰巨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革现行考试制度、升学制度。用人制度和评估机制就显得更为重要。否则,“减负”的“负效应”就不可避免,明令禁止、的辅导班还会死灰复燃。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记者认为,只有全社会方方面面共同都来关心、支持教育,政府要拿出与之配套的教育改革硬措施,才能把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真正落到实处,“减负”才不至于图虚名,走过场。
本报记者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