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3月20日
公众视角
04

森林与黄土高原

文/薛海春

我们的先民进入刀耕火种的开荒时代,森林就开始遭殃。以黄土高原为例,三千年前它还是林木蔽天,水草茂盛的地方,西周时森林覆盖率高达53%。秦汉时期,实行“屯垦”政策,毁林开荒不断扩大。至唐宋时,生态环境几经变动,经历了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的多次更迭,这一带的森林植被几乎被扫荡殆尽。自明代起,大批移民屯田戍边,黄土高原上掀起了更大毁林毁草开荒高潮,明神宗万历年间,在晋陕一带甚至有“山之悬崖峭壁,无尺寸不耕”的记载。清代以来,毁林毁草垦荒播种有增无减,开荒范围自陕北、晋北移至内蒙古南部,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数以亿亩计的森林草原被垦为农田。延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人口的急剧膨胀及实行“以粮为纲”的政策,黄河流域开荒种粮的势头不仅没有刹住,反而愈演愈烈。时至今日,在黄土高原的一些地方还时不时看到一些规模壮观的开荒场面。可以说,一部黄河开荒史,也是一部黄河流域日渐衰落的历史。

据统计,黄土高原的丘陵山塬地区耕地为1.1亿余亩,其中82%即9095万亩用于种植粮食。为了饥饿的肚皮,为了多打几粒粮食,人们不择手段地拼命毁林毁草开荒,把森林从平原逼到山区,从山区逼到山顶,最后把人们自己逼到尴尬。

据了解,一些地方尽管耕垦指数高达50%至60%,甚至70%,人均耕地面积达到10多亩。但由于耕作粗放,土地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都很低。大面积的广种薄收,导致表土流失,肥力下降,庄稼不长。就整个黄土高原而言,每年随着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年的化肥生产总量,因水土流失而减少耕地则达数千万亩。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已达45万平方公里,约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71%,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达16亿吨,相当于2亿亩耕地每年流失近1厘米厚的肥沃表土层。更可怕的是,大量的泥沙不断淤积,已使黄河下游河床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危及黄河下游的防洪安全。专家指出,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贫困的根源。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1999年朱镕基总理在陕西考察时说,黄河中上游地区不要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生产粮食,而要将坡耕地退田还林还草,用粮食换森林,坚决做到停止新的毁林开荒,让树上山,粮下川,使森林与粮食各归其所,安居乐土。是啊!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长远大计,为扩大我们明天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我们今天必须作出这种选择,我们今天已经有能力作出这种选择。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