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4月0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报公众视角 学校牵就的千里 姻缘 清明与寒食 图片新闻 广告 益智添趣喜读联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4

益智添趣喜读联

文/烟雨

对联是文学园地里一朵盛开的奇葩,受到人们普遍喜爱。有的对联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读来赏心悦目,受益匪浅。

清代乾隆年间,乾清官设千叟宴,其中一叟141岁,乾隆帝与大学士纪晓岚以此为题,互相对答。乾隆的上联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一花甲为60岁,两个花甲120岁,三七岁月21岁,加总后正好141岁。纪晓岚文思敏捷,即刻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70岁称作古稀,双庆古稀即为140岁,加上一度春秋,恰好141岁。上下联数字刚好相等,真是妙趣横生。

宋代大臣寇准与杨大年曾合作一副对联,上联是:“水底日为天上日”,下联是:“眼中人是面前人”。上联说的是利用“水面”作镜子,光线反映成像。下联说的是借用“眼睛”作镜子,透视成影像。此联阐明了光学原理,构思巧妙。

明代文人解缙写过这样一副对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上联的蒲、桃两种植物名,读起来恰好与第三种植物名“葡萄”谐音,蒲属草本科,桃与葡萄属木本科。下联的梅、桂两种植物名,读起来正好跟第三种植物名“玫瑰”谐音,梅在冬末春初时开花,桂与玫瑰在夏秋季节开花,联语符合这几种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对得贴切工整。

有副别出心裁的对联:“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春雷似鼓,秋雷似鼓,发声鼓,收声鼓。”上联描述的是天文知识,从形象上介绍,新月在农历每月8日9日出现,月球上部缺一半,像弓形,俗称“上弦弓”;残月在农历每月22、23日出现,月球下部缺一半,也像弓形,欲称“下弦弓”。下联描述的是气象现象,从声音上区分。春雷尤如发声之鼓,秋雷酷似收声之鼓。一副对联形声俱备。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晚年自书一副对联挂在书斋墙上:“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此联既体现了郑板桥清贫简朴的生活,也反映了老年人饮食方面的养生之道。

江苏扬州平山堂有副对联:“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上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之句,下联集王禹倜《黄岗竹楼记》和苏轼《放鹤亭记》之句。名胜风物尽收眼底,且对仗工整,天衣无缝。

清代乾隆皇帝游江南时,进入江西境内,一路看见青山滴翠,赣水悠悠,农家安乐,商贸繁荣,心中大喜,脱口吟出一句上联:“永修铜鼓万年万载”,随员中一翰林学士接口应对下联:“新建石城乐平乐安”。乾隆帝龙颜大悦。这副对联,不仅道出了江山永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意蕴,还巧妙地嵌入了江西省的8个县名。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