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寻家路
文图/座铭
2月28日下午5点,宁夏银川市解放西街的一个胡同,一个15岁的男孩在几个警察的带领下,终于找到了孩子的父亲孙勇
父子相认,抱头痛哭。看到骨肉终得团聚的场面,人们无不感叹苍天有眼。只是这一时刻实在是来得太迟——已经是整整十年了。
男孩子叫孙小雷,五岁那年在银川被人拐走…
缺乏家庭的温暖,五岁的孩子从家中没了踪影
孙勇原在银川市某建筑公司工作,当年他率先辞去工作而成为郊区一个个体煤矿的矿长。在许多同事们的担忧和观望中,他干出了名堂,很快就成了一名让人羡慕的暴发户。
也许在这个世上谁都难以活得十全十美,这位孙老板也不例外。在孩子孙小雷儿时模糊的记忆中,父母几乎天天吵架。这给小雷的原本烂漫的天空带来了挥之不去的阴云。他为此不能拥有伙伴们所拥有的欢乐。
终于有一天,父母离异。从此他和父亲生活在一起。
孙勇整天开着一辆墨绿色的北京吉普,为了自己的事业东奔西走,而照顾孩子的义务也就常常被搁置一边。单亲的生活使小雷变得更加忧郁,这个缺少父母温暖的家对于一个亟需呵护的孩子来说似乎失去了本来应有的意义。从此,小雷常常一个人跑到街上玩。
这一天,孙勇开着北京吉普从外面回来,他要把儿子拉到矿上去玩玩。
长时间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孩子对父亲已经疏远。此时,亲情与信任在这个孩子的心灵中已产生了错位。在这个五岁孩子的心中,父亲的话已失去了他应有的位置。
父亲说:“我到外面买点东西,回来咱们就走。”
他没有想到,就在他出去的这半个小时内,小雷没有了踪影……
一个和蔼可亲的陌生人把孤单单的他领走
原来,就在父亲出去的时候,小雷自己悄悄地来到街上玩。
一个陌生人注意到了这个年仅五岁的孩子。
“小朋友,你怎么自己在这儿?”一个高高的男人从小雷的后面走过来,“这个花瓶好看吗?你要是喜欢就送给你吧。”陌生人笑容可掬,和蔼可亲。
小雷很快被陌生人的热情所吸引,消除了心中的戒备。
陌生人高高的个子,重眼眉,瓜子脸,总是一脸的微笔。
不过几十分钟,这个自称姓张的“叔叔”就把小勇领回商场,并给小勇买了两个玩具。然后,他就邀请小雷“到叔叔家里玩”…
陌生人的温暖充填了孩子精神上的饥渴,不久他把孩子带向远方……
十分钟后,小雷嘴里吃着“叔叔”的糖果跟随着他走上了一辆公共汽车。在车上,“叔叔”还给小雷讲了几个有关孙悟空的故事。
从来没有过的快乐让小勇根本想不到自己的家,更想不到自己的父亲正在焦急地寻找着他……
半个多小时后,小雷来到了“张叔叔”的家。“张叔叔”说:“我家有个小哥哥,你跟他去玩吧。”
“张叔叔”十多岁的儿子热情地拉着小雷的手跟他玩。
几天之中,“张叔叔”带着他进公园,教他划小船,溜旱冰……
而此时此刻,小雷的父亲孙勇正奔波在银川市的大街小巷,不断地向行人打听着孩子的踪影……
“张叔叔”家里并不富裕,两口子双双下岗后只靠在市场上卖菜来维持生活,每天吃的都是粗茶淡饭,物质上的条件和小雷家里的无法相比,但是精神上的快乐使他在这里忘掉了一切。
又过了几天,“张叔叔”要带小雷到“远处去玩”,他欣然同意。这天中午,他跟随着这位叔叔走上了远去的列车…
“张叔叔”指了指那个老头说,“以后就管他叫爸爸吧”
列车外的景色成了一幅运动的画面,小雷趴在窗子前看个不停……
而这时他的父母分别在街头巷尾中呼喊着孩子的名字。也是在这一天,银川市当地的报纸登出了关于小雷的寻人启事。
两天后,小雷随着“张叔叔”经北京来到江苏徐州,然后坐了半天的火车来到苏北某县城,又坐了两个小时的小公汽,再走五六公里的土路,来到苏北平原的一个名叫两座庙的小小村落。
对于这个刚满五岁的孩子来说,这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他的眼前已不是银川那个充满繁华与喧嚣的西部都市,而是一个饱受缺水之苦的落后乡村。一幢幢古老的尖顶茅草房,一处处高低错落的木栅栏,都象征着一种僻壤上的贫穷。
此时此刻,“张叔叔”打开一扇柴门,将小雷拉进了一个有三间茅房的小院。
这时,从屋里走出一个60岁左右的老头,瘦高的个子,一脸的慈祥。老头情不自禁地把手伸向了小雷的脸蛋: “这小家伙,这小家伙……”
而“张叔叔”则对小勇说:“往后这儿就是你的家了。”然后他又指了指喜不胜收的老头说:“以后就管他叫爸爸吧!”
他上了王家的户口簿。从不敢流露出想家的念头。
老头名叫王桂杰,是在两座庙村土生土长的农民。老头的日子过得有些清苦,但在他看来算不得什么。几十年当中,他惟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一个儿子为他传宗接代。从20多岁到30多岁再到现在,这么多年妻子共生了四个孩子,但个个都是女孩。这使他一直对此耿耿于怀。而小勇的到来终于让他了却了这一心愿。
不知什么时候,又高又大的“张叔叔”离开了王桂杰的家。
一切都是陌生的面孔,一种本能的胆怯使小雷根本不敢流露想家的念头,这种心理上的折磨一直在伴随着他……
没过几天的时间,小勇就上了王家的户口簿,老头重给他起了一个新的名字:王浩。
一家人对他的到来如获至宝,老两口和四个“姐姐争相呵护。”
两年后,两座庙村小学多了一个一年级新生:王浩。
几次悄悄出走都归于失败,他想长大后一定要回到银川
小雷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上学之后,他的学习状况一直很好,他的聪明和懂事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王家老小也一直以此为荣。
可是,在这个孩子的心中,他常常想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想到父亲的那辆北京吉普,想到西部的阳光所照耀下的西夏古塔……
而每在这时,小雷就恨不得飞到银川去。但是,他根本不知道银川在什么地方。
他只能把这种念头压抑在心中。
暑假的一天,小雷一个人从家里偷偷地溜了出来。他慌忙地沿着田往外走,几个小时后,他来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他在路上等了很长的时间,发现有两个穿运动服的女中学生说笑着走过来。他上前问道:“两个大姐姐,回答我个问题好吗——银川在什么地方?”
对方回答说:“银川在宁夏,在很远很远的西北方向,离这儿足有几千公里……”
她们的回答一下子让小雷泄了气。他想,这么远的路,自己怎么才能走回去啊。
天快要黑的时候,小雷又拖着步回到了王家。这时,一家人已经为了他在全村找了个遍。他只好撒谎说在邻村的小同学家里玩了一天。
几年的时间里,小雷为了回银川曾悄悄地往外走出了好几次。但总是又悄悄地回来。虽然这几次都归于失败,但他想,长大一点后一定要回到银川的家……
进入初一后辍学,他更坚定了回家的决心
冬去春来,苏北大平原绿了一次又一次。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雷已变得越来越懂事,而越懂事,他回到自己家中的想法也就越迫切。在这种情况下,小雷变得更加忧郁,学习成绩的下滑自然在所难免。
老师们为帮助他分析了各种原因,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学生的内心所想。
一天,他终于从一张地图上查到了银川市,后来他又向老师讨教,弄清了从苏北开往银川的列车运行路线。从此,小雷几乎每天都在这样想着:徐州、济南、北京、张家口、大同、呼和浩特、包头、银川……
不久,小雷升入初中。不幸的是,由于养父一家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甚至糊口都成了问题,最后小雷和他的一个“姐姐”相继辍学。小雷再也没有念书的机会了,13岁的他开始在王家务农
辍学,给小勇的精神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更加坚定了他要回到银川的决心。
在这七八年的时间里,当年把他拐来的那个“张叔叔”曾几次来到王家。后来他才发现,这位“叔叔”也姓王,而且是养父的亲弟弟,当年支边时从苏北去了银川并在那里生活至今。
他终于了银川的家的家,他的悲剧给人以深刻的思索
在王家,尽管生活得很困难,但这家人对小雷一直是充满了热情和关爱。在小雷的印象中,这家人都是善良之人。
这正是小雷不忍心不辞而别的原因。
1998年,小雷正式向养父提出了要回银川的想法。养父沉默了一天,说:“你还小,回不去。”
在后来的两年时间里,小雷又多次提出回家的想法。直到2000年2月,养父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他将小雷送到徐州站,并给了他300元钱,说:“如果找不到家,我还盼望你回来。”
小雷几经辗转,一周之后,他终于回到了银川。他匆忙地找到那座忘记中的西夏古塔,在他的记忆中离古塔不远的一处平房就是他的家了。可当他来到这里的时候,却发现经过十年的变迁,这里已全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了。
五六天的时间里,他都没有打听到父亲孙勇的去向。手中的钱花尽了,他只好睡在桥洞下。几天之后,一个好心人把他领到银川市公安局户籍科。当天,在解放西路派出所干警的帮助下,小雷终于找到了亲生父亲。
整整十年,小雷幼小的心灵和成长都受到不该有的摧残。而这种摧残已经无可置疑地影响了他的一生。这种令人痛心的“罪过”正是缘于他家庭上的不幸,这一点给人的启示是那样的耐人寻味。那么,让我们一起祝愿所有的家庭都和谐美满,不要再发生第二个小雷的悲剧。……
(照片说明:小雷和他的奶奶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