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不要把孩子当成特别器具
报载,前不久,重庆铜梁某中学初三女生余金津从8楼纵身跳下,不治身亡。这个生前不曾被人注意的女孩,因她留下的一封千字遗书引起多家媒体的关注,更引起了人们对如何教育孩子的思考。
这个豆蔻年华的女孩为什么选择了绝路?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但从小余的绝笔中可以看出主要还是因学习成绩欠佳,长期遭到老师和家人的白眼。“……每次你们骂我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多么痛苦,我突然觉得我是多么的可怜、无助。我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上,为什么?……”小余已经走了,我们已不忍心再指责她心理脆弱、承受力差。发生这样的悲剧,作为家长和学校难道不应当从中吸取些教训、做些反思吗?当下,许多做家长的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着一些通病: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太切,把考上大学指定为孩子的唯一出路,对孩子指手划脚太多,总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考虑孩子个人的志向与选择;另一方面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得当,对学习差的孩子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恨铁不成钢,对孩子施加更大的压力,结果,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造成孩子逆反心理,反而适得其反。教育家蔡元培曾讲过这么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
由此可见,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多给孩子关爱、理解与平等,培养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不压抑他们的个性发展,切忌把孩子造成一种特别器具、应用于实现成人的所谓理想。 (高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