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4月2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报生活广场 老公你听我说 腮友的隐私 图片新闻 学会花钱 如何对待妻子的“禁令” 心理疲劳(与用脑过度 广告 开拓进取促发展   神延铁路铸丰碑

当前版:第A4版:生活广场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生活广场
04

心理疲劳(与用脑过度

人们通常把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前者主要针对劳动而言,主要表现为肌肉酸痛、疲倦无力等;后者主要指脑力劳动而言,疲劳的主要表现为心情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不敏捷,反应迟钝等。

心理疲劳的一个明显表现是学习与工作效率降低。长期的心理疲劳便影响心理健康,使人心境压抑,百无聊赖,心烦意乱,精疲力竭,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失眠、怕光等,由此还发生其他心因性疾病。

现在,人们比较强调减轻体力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注意劳逸结合,同时,对脑力劳动者也要强调劳逸结合,也要注意减轻脑力劳动的强度,改善脑力劳动的条件。科学家尤其强调脑力劳动的兴趣,环境的安静,以及光线照明符合卫生要求等方面,认为这对消除心理疲劳都是很有好处的。

脑力劳动疲劳的信号是心理疲劳感觉,这种疲劳感是人体、器官对继续工作的抵触,疲劳信号揭示,机体已经需要休息,需要调整和恢复,应该停止工作,以睡眠或者娱乐、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等积极方式促进大脑功能的调整。此时,若强制大脑继续工作,则会加重心理疲劳,造成脑细胞的损伤,或使脑功能恢复发生障碍。

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喜欢采用各种脑兴奋措施来消除心理疲劳感,以继续完成工作,但在一般情况下,这类方法并不可取。因为,人们常用兴奋大脑的方法强迫大脑继续工作,就会加重心理疲劳,加重细胞损伤,对机体十分有害。

要消除心理疲劳,应该强调劳逸结合,体脑结合,更关键的在于科学用脑。科学用脑最重要的措施是顺应大脑活动的生理节律,尤其是不可以长时间以各种强制手段增加脑力劳动的负荷。脑的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和保证,讲保健,盼长寿,那么,及时消除心理疲劳,一辈子注重脑保健是至关重要的。 (刘晓芹)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