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4月24日
头版
01

平凡无悔写人生

——记双鸥集团铸造分厂木模组组长杨玉生

赵一扶 杨博

他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参加工作28年,只知奉献,不求索取。这些年来,他几乎未休过一天假,为了工厂的生产主动加班加点,连续8年超额完成定额工时都在230%以上。1992年以后又多次被评为厂级先进。1996年至1999年,连续4年被授于集团“劳动模范”称号;其中1997年10月被宝鸡市人民政府授于“劳动模范”称号;1999年5月1日又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他就是陕西双鸥集团铸造分厂木模组组长,共产党员——杨玉生。

1972年,风华正茂的杨玉生高中毕业后,进厂被分配当了一名木模工。与他一同进厂的人,都先后一个一个调走的调走,当干部的当干部,唯独他留了下来,继续当他的木模工。他努力钻研木模制作技术,刻苦攻读模工工艺学,机械制图,铸造工艺学等许多专业理论和知识,先后取得高级工证书和工人技师证书。曾有不少单位用高薪“挖”他去做技术顾问,都被谢绝。他不图金钱,只图把自己的技术回报给培养自己的工厂。他说:“既然今生选择了当工人,就要当一名合格的好工人。”

1995年盛夏,厂里接到与日本三菱公司的合作产品GK82307101/6床身等生产任务,时间紧、任务急。望着一张张图纸,工厂领导心急如焚。木模制做是头道工序。从接到传真图到出产品仅有60天的时间。接受任务后,杨玉生二话没说立即和技术人员研究工艺,制定最佳生产方案,提出技术改进意见,以最快地速度完成了木模任务,不但缩短了生产周期,而且还节约了材料费折合人民币5.4万元。在外商眼中为中国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1996年企业在困境中又一次争得了与日本广岛合作生产RD23的合同。该产品质量要求极高,时间同样很紧。当时杨玉生的爱人因心脏病复发正在住院,而班组有些同志已回老家夏收,人力严重不足。面对困难,身为组长的杨玉生为确保任务如期完成,连星期天也顾不上去照顾住院的妻子,又将年幼的孩子托咐给了邻居,连续一周废寝忘食地和同志们一起奋战,终于保质保量完成了生产任务。1998上半年,厂里要赶制MKS135083×15磨床任务,工期短工艺又很复杂,工厂要求必须在毛坯铸造工序把时间挤出来,这副担子全压在了木模上。杨玉生不分昼夜带领同志们工作,终于在短短的20天就完成了任务。随后,又马不停蹄投入到R230任务中。这个铸件要求一次铸造成型木模难度相当大。杨玉生主动挑起关键部件的制作任务,并在床身制做中,提出用中密板代替床身及工作台型板面的合理化建议。从而既节约了材料,又确保了任务尽快完成。MM150任务下达后,在模型材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他带领几名辅助工,修旧利废,赶生产进度,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上万元。1999年在干一个外协产品时,由于长年劳累,杨玉生的偏头疼病复发了。当时又正值严冬,而木模活靠的就是手工,他不畏严寒,带病坚持工作,硬是苦战两个月,确保了合同按时完成。这些年来杨玉生就是凭着爱岗敬业和高超技艺,像头老黄牛,为企业生产发展默默耕耘。仅以1996年为例,在某汽车系列产品及外贸产品生产中,他采用合理化建议和技术,为工厂节约木材折合人民币就达34.74万元。

杨玉生担任木模组组长十多年,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岗,做好生产准备;下班后逐个检查工房窗户是否关严,电源是否关好,才最后一个离去。工作中他严于律己,遇到困难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他的带领下,班组成员在工厂连续三个月没发工资的情况下,识大体顾大局,照常一心一意上班工作。木模组也因此成为各级领导放心的班组,连续8年获厂“先进班组”、部级“质量信得过班组”、1996年获省机械厅“跨世纪立功竞赛”标兵集体。

杨玉生在工作中是个多面手,当班长是个好班长,在生活中更是一个极富爱心和乐于助人的好工人。在工厂的废品库乙炔瓶漏气突然起火时,他奋不顾身冲进火海;在铁路上两次抢险救助儿童;在马路上冒雨救病妇,他还多次为贫困灾区捐衣捐物……

杨玉生是陕西双鸥集团铸造分厂职工的骄傲,他在自己的普通岗位上,默默地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继续谱写着他不悔的人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