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时下,我省许多地方为死人提供“白色服务”的事业日益兴盛,丧事服务竟呈现“一条龙”的产业化趋势——
“白色服务”太惊人
人总是要死的,人死后举行一定形式的葬礼,表达生者对死者的哀思,本是合情合理,而过分的在丧事方面花费钱物,却是不可取的。时下,我省许多地方为死人提供“白色服务”的“事业”日渐兴盛,丧事服务竟呈现“一条龙”的产业化趋势,填情堪忧。
关中某镇的“阴阳先生”刘某从事“阴阳业”已多年,看阴宅、定乾坤、走道场、写丧贴样样在行,竟成为本地“德高望重”之人。刘某的收入也颇为丰厚,据说又收了两个徒弟,想使其阴阳术更加发扬广大,后继有人。
只要你去城镇边的纸花铺走走,就会发现其经营品种齐全,行面值干元的“冥都银行”现钞,有纸糊的商响、彩电、冰箱、组合家具,甚至还有纸糊的衣着艳丽性感的“小姐”。据说,这些“家具”,“电器”销路不错,特别地“小姐”更引人注目、好卖。尽管这些冥品价格较贵,但买者踊跃,卖者自然生意兴隆。
一些桑户在坟墓建造土地攀比斗富,冒出了不少建造精美、式样新潮的“别墅坟”,墓碑也越来越大,材料也由水泥预制变成青石雕刻,这也为许多工匠提供了挣钱门道。更有甚者,有些活人为了早占“龙脉”、早争“祖业”,竟为活人建墓。
在农村,为死人奏乐的“吹鼓手”和为死人唱戏的“乐人”很是吃香。据了解,我省关中某小镇为死人服务的唢呐队有8个,吹鼓手不下50人。这些唢呐队既有喇叭、铜锣,又有现代电声乐器和洋号;有一个唢呐队的阵容较大,其表演形式既有传统的吹吹打打,又有现代的歌舞小品;有的还统一着装,颇具职业色彩。而吹鼓手的报酬一般成百,甚至上千元。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为死人办丧事的耗资达70亿元以上。经济发展了,老百姓逐步富裕起来了,但为死人的“白色服务”、“白色消费”也随之而来,且大有“流行”之势,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王培民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