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4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报企业形象 艰苦创业的实干家 情系老区  决战神延

当前版:第A4版:企业形象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企业形象
04

艰苦创业的实干家

——记咸阳康华乳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忠华

提起周忠华,陕西泾阳县的人都说他算得上一个能人,没有人不对他肃然起敬。今年46岁的周忠华真不愧为一个年富力强,闯劲十足,在外东征西讨,开拓市场,艰苦创业的实干家。他所承包的陕西省咸阳康华乳品有限责任公司不愧为“质量效益骨干企业”,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不愧为“企业信得过产品”。成为渭城区的纳税大户。

要说周忠华创办企业的发展之路就得从头说起。周忠华1954年出生在陕西泾阳的一个农民家庭,1977年从武农牧医专业毕业,1978年参加工作到1984年3月一直在泾阳县畜牧站主管奶山羊基地县建设,1984年4月被组织任命到泾阳县最穷的兴隆乡就任第一届政府乡长。在任期间,周忠华选准发展奶牛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突破口,主抓了奶牛生产,使兴隆从全县存款倒数第二变为正数第一,成为全省闻名而又最多的一个奶牛之乡,全乡3160头奶牛,日收入高达4.1万元,全乡仅奶牛一项年收入达1436万元,而94年又承包的山西定襄县奶粉厂全县1988年的农业产值仅有5574万元,人均830元,户均3320元,养殖户均收入4744元,人均1186元,一乡致富带动了周围的5个乡(镇)的迅速发展。并带动了全县的奶业大发展,使泾阳成为全省最大的奶畜县。群众富了没有忘记引路人,他们自发性捐款送给周忠华一块“助农脱贫致富”的牌匾。这件事更加激发了周忠华为群众办实事的事业心。1987年后,周忠华又回到了泾阳县畜牧站工作,一直担任站长,在任期间,牧业一体化的想法实现了一部分,一个穷单位、省上有名的落后站成了全市连续几年的先进集体,多次受奖,被省上四大家新闻单位多次采访。

周忠华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并没有满足,在他的思想深处蕴藏着更远大的理想和追求。他想充分证明自己生存于这个社会上的人生价值。他认为只有从事业走向企业,才能真正发挥他的才干,才能真正体现自我意识。因此,他放弃了已到手的荣誉和经过辛勤苦干的工作,毅然决然地走向了一条艰苦创业的路程。

要想创业,最困难的问题就是资金,没有资金什么也办不成。然而这个问题在周忠华看来并不是什么关键的、困难的问题。他认为最根本的是要有决心,有信心。

“零”是什么概念,这连没有上过学的小孩子都知道。周忠华就是这样一个企业家,一切从零开始,提着两个拳头办企业。1993年,周忠华与底张镇政府签定了租赁合同,承包了底张镇一家倒闭的奶粉厂。从此,周忠华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爬坡之路。

8月15日,周忠华只身走进已停产三年的乳品厂,望着设备陈旧,厂房简陋,院内杂草丛生的厂子,周忠华下定决心,一定要使这个烂摊子重见天日,重放光芒。决心已下,周忠华便拿出当年在乡上当农业干部的劲头和县农业畜牧站站长的经验,凭着在西农所学畜牧专业知识的积累,一头扎进这个停产三年的乳品厂。接手这个厂子只有五天时间,周忠华说干就干。没有资金怎么办?银行贷款不来。周忠华经过周密的思考,给当地的农民讲发展企业的重要性和意义,挨家挨户当说客。嘴皮磨破了还要说,腿跑肿了还要跑。知道发展企业的好处后,农民纷纷掏腰包帮周忠华办企业。凭着他在泾阳工作多年的为人处事,农民相信周忠华自己富了一定不会忘记他们。看到群众的信任、支持和理解,周忠华的劲更足了,信心更大了。在朋友的支持,大家帮助集资及社会各界的多方扶持下,周忠华怀揣农民集资的款项,带领几个“铁哥们”,修厂房,新增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品种,挖掘潜力,使企业呈现出当年生产当年见效的好势头。经过几年的更新改造,企业建起了办公大楼,新车间,新厂房,使原有的车间日处理鲜奶加工从2万多斤到现在的6万斤;新上的脱脂奶粉生产线可日处理鲜奶10万斤;从原来的年生产能力不足500吨到现在的2500吨;产值由过去的200万元左右到现在的产值已超过千万;固定资产由原来的106万元到现在的1300万元。目前,总资产已达2000万元。企业连续四年都是渭城区表彰的纳税大户,给社会创造了不少效益,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利益。

周忠华到底使了什么“高招”把原停产的奶粉厂改变成蒸蒸日上,日见成效大的乳品加工企业。

周忠华的“高招”在于优化组合,建立一支精良的生产队伍,迅速打开局面,稳住大局。更重要的是他大胆改革,抓管理。改革过去的用人制度,改任命为聘用,改终身为合同长临工,积极发现和大胆提拔、重用人才,以德才兼优造人,以绩治人,用人才不用奴才,聘用一批有经济头脑、懂管理、会经营的人组成一支少而精的管理队伍。“内抓管理,提高素质,创造一流”是周忠华对员工的严要求,高标准。为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周忠华高薪诚聘了一名大学生为总经理,将人权、财权、经营权交给这位经理,自己腾出时间抓企业的发展,与规模的扩大。另外,为了提高员工素质,他还从内蒙全国最大的乳品企业海拉尔乳品厂聘用两名乳品工艺高级工程师抓技术和质量管理,抓人员培训工作。在改革用人制度的基础上,周忠华还大胆改革了工资制度,管理体制,改变旧的经营方式,变“产、供、销”为“销、供、产”,主抓“销”的工作。发展奶源,积极创新,上花色品种,上新项目引进外资也是周忠华的长远规划。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周忠华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使企业走向一条积极、稳妥、向上的发展道路。

凡是认识周忠华的人都知道,周忠华最大的优点就是“超前”意识强。企业经过努力,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周忠华并没有让成绩冲昏头脑。他不断给自己加压,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企业就随之不断发展。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有危机感,企业才有大发展”。

经过市场调研,周忠华看到增加产品品种,打开市场销路,是企业发展的优势。因而,企业从原来的全脂甜奶粉、全脂淡奶粉增加到近几年的脱脂奶粉,无抗全脂粉、黄油、饮料、鲜奶。成为西北唯一的能够生产脱脂奶粉的企业,形势喜人更催人。

产品增多了,怎样才能使企业的产品降低成本,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又是周忠华日夜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排除国外产品“入关”后带来的竞争与冲击,周忠华又投资七、八十万元在泾阳姚坊和燕王两个乡镇闲置的两个老中学办起了养殖场。养殖场的奋斗目标是“千头牛,万只羊”。这样就可以自己养牛、养羊,获取鲜奶,经过企业加工,走向市场,走自给自足的道路。仅此还不够,为了从更长远的利益考虑,周忠华还准备在底张镇办一个园林式的大型奶畜立体养殖场。立体养殖厂内即可以种小麦、玉米当作饲料,厂周围又可种植花椒,投向越来越看好的“麻辣”市场,同时还可种植柿子,杏子等杂果,丰富养殖厂的品种,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只要是对企业、社会、人民有益的事他都跑在别人前面干。周忠华就是这样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总是没有边境。

周忠华还是一个“犟人”。到底他犟在什么地方,让我们听听他的心里话,就会明白。“我要做别人不做的事”,“别人干不成的事就是我要干的事。”他就是这样不断敦促自己学习先进企业的经验,找出自己的差距,接收强刺激,促使自己奋发向上。目前,周忠华的眼光不再停留在国内同行业中,他的眼光已向外延伸,看到西欧发达国家的优势,找准自己的立足点,缩小和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他积累出:只有学习外国单家独户饲养,机械化操作,自己种植大片优质牧草,这样才能生产出成本低,优质高产的产品。

讲“信誉”又是周忠华发展企业的一个“秘密武器”。

这么多年来,周忠华从“零”起家,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信誉。刚开始干的时候,没有钱就发动大家,靠社会力量集资。群众为什么能够相信他,能为他集资,因为他值得大家信任,他有一定的知名度。从开始到现在周忠华把借群众的钱不仅还清了本金,还付给了利息。自从他有了信誉以后,银行也向他伸出了援助的双手,97年,98年间,他贷款共560万,使企业更加“火”起来。从贷款到现在他没有欠过个人或银行的利息。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发展了,不能欠大家、国家的钱和情,做事要对得住人。

周忠华的企业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93年接手奶粉厂,94年走向高潮后,95年又落入了低谷,这是周忠华始料不及的。除了市场的变化,原料的不足,人为的原因也给周忠华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麻烦。比如95年周忠华和其弟到南方要帐,时间可能长了一些。一些人就误认为他携款跑啦,还有人说他到香港的人有之。面对种种谣言,周忠华没有乱方阵,而是沉住气,继续干他的事业,并下决心“谁越是看我的笑话,我就越是要干好。”

周忠华就是这样,靠管理、靠人才、靠质量、靠信誉,经历了人生的坎坷,风风雨雨,酸甜苦辣,创出了一条企业之路。成为泾阳县的实干家,“名人”。我们相信,凭周忠华的拼劲、创劲、犟劲,他会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的名人。 (邱丽莉徐高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