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4月30日
社会新闻
02

铺路建桥当先锋 开发西部做贡献

——记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桥梁建筑工程公司

文/成培德 王维君 潜小莉 赵宗荣

铺路造桥,历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一项既祟高又荣尚的业绩,进入现代社会,它依然是被公认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路的好坏,桥的大小,成为了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因此,从事这一事业的人们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与此同时,铺路造桥的工程又是最艰苦、最繁重的一项工作,他们到来之际,那里总是一片荒芜和落后,而他们走后,那里就呈现出了一派繁荣和文明。今天,我们就走近这些铺路造桥的人们,去领略一下他们火热的创造生活和工作场面,倾听一下他们发自内心世界的欢乐与幸福。

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桥梁建筑工程公司是我国目前生产铁路、公路桥梁的大型专业厂家之一,它是以生产铁路桥梁为主,同时兼营铁路、公路、民用建筑工程的综合性施工企业。公司现有职工千余人,固定资产8000余万元。公司组建30余年来,先后为10余条国家重点新建、改建铁路、公路生产桥梁近200公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采访期间,铁一局桥梁建筑工程公司经理李锦告诉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按照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个好队伍,抓住一个好产业,创造一个好效益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工厂制梁与现场制梁并举’,‘桥梁生产为主与多种经营并举’,‘产品生产与施工并举’的多元发展三个并举的方针,在取得了一系列好的成绩的基础上,实现了公司历史性的跨越,形成了全方位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超常规的发展目标。”

当我们从主人的介绍中得知,这支铁军队伍曾转战大秦、京秦、京九、宝中、朔黄、西康、神延、水柏、秦沈等国家重点工程的战场时,不由地从心底里产生了一种钦佩与敬仰的心情。是的,他们在国民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腾飞的事业中立下的功勋和创造的业绩,足以使人们相信,他们不愧为一支铁军队伍。

当之无愧的带头人

人们常说:一个好的企业一定要具备三个条件,这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机制和一个好的产品。铁一局桥梁建筑工程公司恰恰也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所以它们取得的长足发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采访中,我们对公司经理有了更多的了解,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生产现场,我们所见到的人都对我们说,李锦是我们当之无愧的带头人。

桥梁建筑工程公司的前身是桥梁厂。当1985年李锦走马上任厂长一职时,这个厂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形式摆到了他面前的,当时企业连年亏损,职工人心不稳,在这个烂摊子面前,李锦不为困难所吓倒,而是以一种临危受命,大义赴汤的心态走上了这一领导岗位。上任后,他组织职工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运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职工一起分析把握企业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抓住时机,以挑战者的姿态,寻求生存与发展良策。群众的支持,给了李锦必胜的信心,同时,引导好和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也成了李锦要打翻身仗的工作基础。

在实践中,李锦首先通过反复做思想工作,让职工明白:改革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确立了“早改革、早受益;晚改革、晚受益;不改革,就完蛋”的强烈改革意识。其次教育职工走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路子,摒弃那种等靠要的懒汉懦夫旧意识,自己把自己逼上市场竞争的潮头浪尖。李锦还确定了“创明星职工、创名牌产品、创明星企业”的经营战略,企图运用良好的队伍素质,优良的产品质量,良好的企业信誉来树立形象,确立地位。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企业内部的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群众参与改革,投身改革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李锦把厂子的经营目标定在“使桥梁厂成为地区和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的明星企业”上。为此,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来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分配制度上,他打破大锅饭,提出靠本事吃饭,靠奉献拿钱的口号;在经营方针上,他提出以桥梁生产为主与多种经营并举,工厂制梁与现场制梁并举的经营策略。主动大胆地迈开了进入市场的步伐。 

从1987年起,他们先后5次走出厂门,担负起秦宝岛煤码头、大秦铁路、宝中铁路、京九铁路,西安南二环长安路立交桥等国家重点工程大型桥梁的现场制作,以较少的投资使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扩大了一倍多,产品也由单一的铁路桥梁扩大为各种型号的公路桥梁、预应力水管、大理石花岗石材、大型屋面板、多孔板、蓬布、筛网等十多项产品。

为了树立品牌形象,利用品牌扩大生存空间,确立起桥梁厂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李锦还大抓对职工的技术和业务的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以此做为创品牌的依托和支持,其次他还主动和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联系,开发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不断增强企业的科技含量。近年来,企业用于职工培训和科技投入的费用高达200余万元。付出总有回报,坚实的基础和丰厚的功底,给企业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活力。

他们在全路首家现场制梁并长期坚持,首家生产出新型2059—32米大型混凝土铁路桥梁,在京九铁路众多现场制梁厂家中是唯一一次验收取证合格的厂家,多孔板,经陕西省质量检验中心检验后被认定为驻地唯一的省优良产品,是同行业唯一保持十年盈利不亏的企业。企业还被评为陕西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省建设厅,铁道部工程总公司授予他们“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铁一局授予他们“先进党委”称号,九三年以来,连续7年被评为“好班子”、“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李锦个人也荣获铁道部“火车头奖章”,多次获局先进个人称号。国家领导人和省部局领导多次到企业视察工作,都给予了他们以高度评价。

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企业从逆境中奋起了,一个“烂摊子”有了较大的转机后,李锦并没有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是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了企业大发展工作中去。

改革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跃成为享誉全国生产桥梁的大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叫响了自己的名字。在成就面前,李锦和他的一班人深切地感到,他们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竞争的较量也没有穷尽,市场经济不允许他们见好就收,也不充许激流勇退,否则就将会被淘汰。

1999年,他们顺利稳妥地完成了企业的股份制改制工作,使经营体制实现了根本性转换,成为了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在企业的经营中,李锦以超前的理念和意识,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他从机制上,管理上下功夫,改革过去那些不适应市场机制的陈规陋习,把搞活生产经营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同时,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逐步把市场经济法则引入企业的运行机制,在经营方式、分配制度、用人制度、干部制度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企业内部始终充满着活力。

为提高广大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他们除坚持每年一度的职代会外,还通过建议健全企业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保证了职工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畅通。为了凝聚职工的人心,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公司还为职工办了许许多多的实事,如福利区的美化,给住宅楼安装暖气,闭路电视,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投入巨资,购买了近50幢移动式空调房,极大地改善了流动和野外作业施工人员的生活和休息环境,中首领导和湖北省、河北省的领导到现场视察时,对此举大为赞赏,称赞他们:“实实在在地为职工办了一件大实事。”

为了给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保证,他们始终不忘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坚持抓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注重以好的领导作风带动党风,以好的党风带动干部作风,以好的干部作风带动厂风,形成了一风带三风,三风促一风的良好氛围。在实战中,他们始终坚持对职工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企业的“四热爱”教育,坚持常年开展民主与法制教育,下大功夫培育职工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公而忘私,爱厂如家;团结互助,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五个精神”。近二十年的努力,使企业拥有了一支素质过硬,作风顽强的职工队伍。

三个“并举”方针,三项传统教育,五个精神培养,使公司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形成了全方位面向市场的新的经营机制,使公司的竞争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已初具规模的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桥梁建筑工程公司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李锦经理认为:新的机遇也是展示企业风采的最好舞台,它同时也是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舞台。李锦和他的一班人正以勃勃雄心,跃跃欲试地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他们表示,决心要依自己的努力,一流的工作,一流的水平,不断创造出公司新的辉煌,无愧于社会的期望,无愧于新的时代,以优异的成绩迎接西部大开发的到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