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有感“创名牌奖老总百万”
近日,看了《中华工商时报》一则消息,标题为《百万奖金授予民企》,说的是福州市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民营企业金得利集团老总和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老总给予重奖,每人奖励100万元。读后令人感奋。福州市在此之前,没有中国驰名商标。为了求得突破,福州市委、市政府去年2月份出台10条措施,对荣获名牌产品的企业,将不分企业所有制性质,按其“含金量”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对获得全国驰名商标的有功人员重奖100万元。从此可看出福州市要让其产品跻身国家级驰名商标的决心和信心,也反映了福州市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
对于落后地区,面对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运用“拿来主义”不失为一条捷径。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名牌引入进来,与当地市场、劳动力、技术、电力等一些优势实现结合互补,很快就会一点带面,对企业在技术、管理、观念、信息等方面产生强劲的创新带动,对地方经济能起到极强的拉动作用。
陕西过去的“海燕”牌彩电、商州市的“白燕”布鞋都是很有影响的品牌,但都“各领风骚三五年”,便销声匿迹了。这说明名牌成长不易,需要呵护。作为地方政府应大力培植自己的名牌,不能任其自生自灭,放手不管,应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政府只能给企业创名牌创造一个环境,外力还需通过内力才能发挥作用。企业只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不断推进管理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出名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姚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