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闻“什么”则改?
闻过则改,其与死不悔改相比起来,是十分值得提倡的。然而在时下,这闻过则改,也变得令人不可思议了,并非是那么的简单。
有一地方政府,为解决该地山区群众的吃水问题,于九十年代初投资财力人力为此修了一条水泥管道。但近几年由于山体滑坡等原因,使其中有几百米长的一段水泥管道破裂,水送不到下游去,致使下游的几千人没水吃。为这件事,山民们不知向有关部门反映过多少次,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直到后来此事被报刊曝光之后,当地政府才“闻过则改”,很快将这段破裂的管道修复,使几千山民又重新吃上了干净水。
其实,在我们当今的经济生活中,像这样的“闻过则改”,简直是太多了,有许多事情,就在各级政府部门的眼皮底下,当地群众不知都反映过多少次,可就是互相推诿、扯皮、听之任之,不加整改。直至愤怒的群众将此事反映给新闻单位,新闻单位经过查证落实,将其曝光之后,当地政府才慌了手脚,急忙采取得力举措,加以整改。
我们不可否认,像这种被新闻单位曝光之后“闻过则改”的举动,比起那些被曝光之后仍无动于衷的单位相比,还是非常可贵的。但若是接到当地群众反映后,就立即整改,岂不更好吗? (赵德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