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6月09日
头版
01

赞助商不要干预登上

近期,业余登山活动接连发生事故,给人们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中国业余登山怎么办?

有人认为,业余登山(包括探险)运动没有什么意义,付出的代价太大,应该停止:另有人则认为,中国的这项运动还刚刚开始,无论在规模和业绩上与世界相比差距甚远,因此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与此同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山脚下聚集着数百名世界各地登山者,他们正在为登顶进行艰苦攀登。他们中绝大部分为业余爱好者,有的已年逾花甲。从他们身上,我们深深感受到登山运动的魅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业余登山运动在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兴起,这是“国运盛、体育兴”的体现。业内人士认为,对业余登山活动一定要积极引导,促其发展,不能因为几起事故裹足不前。要吸取经验和教训,通过加强管理和服务,不断提高安全性。

登山管理部门应制定严格的但又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严格审批手续,并对登山者的身体和技术素质、器材、装备、技术指导队伍进行严格审查;对业余登山(者)队伍可实行等级资格证书制度,按等级资格审发攀登相应的高度和难度山峰的通行证。

管理部门还应完善和加强向业余登山队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前不久攀登章子峰的一支业余登山队,就聘请了专业登山队员担任技术顾问和高山向导,实现了安全登顶。中国大学生联合登山队在前一阶段的攀登过程中,学生和专业登山队员协作,也没出现任何意外。

业余登山活动也应规范、法制化。特别是目前群众性业余登山活动大部分需要依靠企业的赞助,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登山运动的重要途径。但登山运动又有其自身的规律,赞助商不应单纯从商业利益出发,直接干预登山者的攀登行动,如改变攀登路线、提前或推迟登顶时间等,避免登山者的身心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高山探险不等于冒险,拼搏奋斗的意义和价值也绝不仅仅以牺牲或受伤为代价。

我们期待着中国业余登山运动的早日成熟。

新华社记者 多吉占堆薛文献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