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6月27日
头版
01

穷在深山有远亲

“咱也没给工厂做多大贡献,可工厂领导却对咱那么好,这叫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每当提起厂工会领导最近到他家走访的事儿,陕西渭南柴油机厂203车间老工人李光辉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感激之情。

年已5旬的李光辉家住丹凤县马家坪乡塔尔坪村,由于当地自然条件差,住的是破旧的土坯房,两个孩子上学,加上工厂效益不好,他常年连家都很少回,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多年来,在厂工会和车间的关心帮助下,老李的日子才算有了一些起色。在工会干部和困难职工交朋友活动中,又把老李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为掌握他家目前的实际情况,6月6日,厂工会领导趁麦收前夕,特意去他家了一趟。

从宝鸡到丹凤,由于山高路险,加之修路,汽车过不去。当天下午,在离老李家十八里路处,为走近路,节省时间,主席张连琪一行3人和老李决定翻越两座山。他们或背或扛或提着装有30余件旧衣物的大包编织袋,还有特意买的防暑降温用的白糖、茶叶、柑粉以及帮老李带的其它物品。50岁的张主席两周前患感冒,一直未好,刚上一座山已面色苍白,气喘吁吁。劳保干事和银灿是位老同志,也不辞辛苦,与两位主席轮换着拿东西。老李目睹此情此景,既心疼,又感激。不住地说:“这真是拿钱也买不来呀,一辈子也忘不了!”就这样,张主席一行在经过近2小时的艰难跋涉,在7点钟终于赶到老李家。

在老李家里,张主席一行详细询问了他家的生活情况。看到在厂工会和车间的帮助下,当年的旧土坯房已换成了3间瓦房,院子里养殖了3架(150根)木耳已长势良好,成为家里一项经济收入时,张主席高兴地说:“咱们也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下一步你还可以考虑根据现有条件养殖香菇,帮助你尽快脱贫。”说完,又拿出两百元困难补助费给了老李。

半小时后,张主席一行谢绝了老李妻子便饭招待的好意,急忙向山下走去。

(胡长荣)

放大 缩小 默认